2025年初,上海的招商引资工作“早”字当头。
整合资源招引优质项目
今年伊始,上海发布了《关于促进本市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即“上海招商引资15条”。随后,上海各区相继出台措施,积极整合资源,招引优质项目。
浦东新区将2025年确定为“浦东投资促进年”,并定下了全年三大任务目标,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积极拓展投资促进朋友圈、生态圈,全力打造投资促进铁军,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据悉,2025年,浦东新区将完成规模以上项目开工落地投资额2980亿元。
在“共赢浦东共创未来”引领区2025年抓投资优环境促发展大会上,7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为浦东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例如,智元机器人总部及超级训练厂项目预计未来5年研发投入约15亿元,将为浦东乃至全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御微半导体设备研制项目总投资8亿元,将于3年内实现高端半导体检测设备批量应用等突破;有临医药创新药总部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提供临床策略咨询、药物警戒等临床研究服务;太驿微行商业遥感卫星总部及研制中心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运营高品质地球大数据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浦东新区推出了高质量发展和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建设十大行动,全面落实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方案的各项任务,包括提振消费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投资提质扩量、优化涉企全流程服务、提质涉企包容审慎监管、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
作为连接上海中心城区与长三角地区的关键枢纽,青浦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一号工程”,不少企业已相继将研发中心、企业总部搬到青浦: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建成投用,全球数字贸易创新港落户,波司登、三棵树、惠泰医疗等高能级总部落地。
2025年首个工作日,青浦区就举行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大会,提出了2025年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正式成立了青浦区招商和服务一体化专班,形成了“1+9+17+X”工作体系。
在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内,孵化器和企业呈现出火热的创业氛围。该园区作为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风水宝地”,汇聚了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AI校友中心、UNITechmyth(有你创)等多家孵化器,致力于推动前沿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落地。当前,徐汇区共有34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占上海全市近60%。2024年,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在徐汇区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今年,奉贤区聚焦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重点领域,将开展100个新技术应用场景开发建设。通过加大传统企业“智改数转”场景支持力度,构建数字要素服务机制体系,鼓励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设备更新和扩大再生产等措施,奉贤区旨在打造一批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等制造新业态。
宝山区今年将升级建设“1+13+X”的招商服务一体化立体服务网络,覆盖多个街镇园区和领域。通过协同联动不同层级、部门,宝山区将不断完善机制、优化流程,以规范流程促进整体行政服务效能提升。同时,宝山区还提出打造“产业适配”营商环境,推动一批项目建设、运营,并打造特色品牌。比如,滨江邮轮旅游带今年将推动长滩观光塔、水上运动体验中心、河口科技馆改造等一批项目建设、运营,并打造“吴淞口日出指数”等特色品牌;南大智慧城将统筹抓好组团式高强度复合开发、科创产业招引和“云端南大”数字孪生城建设。年内实现占地面积300亩的南大中央公园竣工,确保数智绿洲二期等项目实现竣工。
长宁区建立了招商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1+11+17+X”招商工作新机制,即:1个投资促进领导小组+11个重点部门+10个街镇和7大国有集团+全区资源。通过汇总形成三大类政策包(“普惠政策包”“个性政策包”“诉求互动包”),为区域内所有重点企业提供积极有效的政策宣介、服务支持和诉求渠道,目前已覆盖2254家重点企业。截至目前,诉求办结率99.8%,解决率99.0%。长宁区还将优化重大招商项目服务专员机制,为已纳入市级高能级企业范围的企业选配好处级服务专员,加强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有序衔接,确保重大项目落地全链条服务。
优化营商服务竞争力
优化“营商”,方能“赢商”。
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发布了《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各区迅速响应,出台了相应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其中,虹口区首提产业营商环境,探索形成“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营商环境“一业一方案”。
近年来,虹口区聚焦于航运、金融、商贸等优势产业,不断对产业政策体系进行优化,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同时全力推进总部经济提质增效,积极构建双向宣介平台,并通过举办境内外各类外商投资促进活动,深化与各国的人文交流与经贸往来,形成吸引外商投资的“强磁场”,汇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
2024年,虹口区新引进了90家外资企业,包括新加坡鹏瑞利、德国汉宏等,凯德卓盈、市瑞能源等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当年,虹口区实到外资增长35.46%,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增速领跑全市。今年,虹口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8.0版行动方案。
2024年,上海市在营商环境测评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杨浦区企业满意度得分高达96.46分,名次较2023年上升5位,高于全市平均分,被列为进步明显的区域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营商服务竞争力,杨浦区推出了8.0版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该方案以企业获得感和感受度为评价标准,围绕“五大优化”任务,涵盖了40项具体举措,旨在推动营商环境向更精准、高效、可感、可达的方向发展。
2月5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黄浦区召开了“宜商黄浦”营商环境主题周暨“营商环境巡礼”黄浦行等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2024年度黄浦区综合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4年“宜商黄浦”优秀案例,展示了营商环境体验官、媒体观察员的履职成果,回顾了过去一年黄浦区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亮点成效。
同日,嘉定区举行了2025年嘉定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嘉定区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嘉定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8.0版),从5个方面58个大项133个小项任务推出相关具体举措。在对标市级行动方案的基础上,积极回应企业诉求,从创新、提升、攻坚三个维度提出十“创”、十“提”、十“攻坚”三项赋能行动,全力推动嘉定区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走出去”已成为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方式。静安区将结合“全球服务商计划”,为本土企业海外品牌推广和业务拓展提供支持。同时,将在赋能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出海、协同区域互动、资源要素流动等各方面持续为企业做好服务。此外,还将加大金融、人才、载体、住房等要素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厚植重点产业发展沃土。
2月11日,静安区举行了营商服务暨高质量发展表彰大会,表彰了230多家重点企业和重点楼宇,并介绍了新推出的六大行动和十二大创新举措。这些举措聚焦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企业服务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惠企服务效能、规范涉企监管检查、深化企业出海服务、优化产业营商环境、激发基层营商活力、营商评价对标创优等。例如,针对企业反映政策不好找、不好用等诉求,静安区将实施政策综合服务,建设产业政策兑付平台,升级“政策领航”功能,为企业提供在线预约政策培训等服务。
闵行区聚焦“大零号湾”建设等工作,为新一年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闵行区政府官网公开信息,2月5日多位区级领导走访调研一线工作单位,并展开新春慰问。其中包括大零号湾集团、华漕镇、体育局、闵行区政务服务中心、闵行区投资促进中心。
普陀区启动了服务企业PLUS行动计划,推动惠企政策和为企服务“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并探索构建“服务即招商、解难即发展”的招商服务范式。通过建立三级服务专员体系和“管家+专家+行家”复合型服务团队,普陀区将全方位、多层次满足企业需求,推动企业服务转型。
松江区今年首次把优化营商环境和投资促进、企业服务会议放在一起开。今年,松江区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码”(“云监码”),实现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查后可评价,以避免重复查、多头查对企业造成的干扰。同时,松江区还将推进“云监码”2.0的升级,以适应更多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