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完成一期改造的长宁区地标建筑天会商务广场(原“凌空SOHO”),眼下正开展二期更新工程建设。相较一般的楼宇更新侧重空间优化,天会广场的更新更为润物细无声——提升硬件形象,调整商户品牌矩阵,开展节能改造,吸引“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等重点企业入驻。

  楼宇环境提升与租户结构优化的背后,离不开区域营商环境的支撑。

  在2月12日举行的长宁区2025年投资促进大会上,天会商务广场等10幢商务楼获颁长宁区2024年度服务区域经济重点楼宇奖。长期扎根天会广场的携程网络等10家企业成为2024年度长宁区服务区域经济重点企业。贝泰妮等10家企业获颁长宁区最新一批重点企业“服务包”,将收获来自长宁区专业部门配备的“三人一组”服务团队,高效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各类诉求和难题。

  “虽然长宁可开发的土地资源十分宝贵,但对于好的企业,长宁不缺好载体。”投促大会上,长宁区区长刘平的一番话,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支撑“区长一诺”的,一方面来自近年来长宁努力挖潜的产业空间。“十四五”期间,长宁预计竣工约200万平方米经济楼宇,今年,晶耀虹桥商务广场、融侨商务中心等一批优质载体即将入市。载体建设的同时,长宁区同步加强楼宇的源头招商,努力“让好项目不缺好载体、好载体也能找到好项目”。

  以天会商务广场为例,运营方香港基汇资本资产管理总监陈金琥介绍,企业2017年收购“凌空SOHO”后,对持有的10万平方米办公楼和2.5万平方米商业广场进行了全面翻新改造。小到增加户外休闲座椅,大到招引金融、科技、文创、现代服务等多领域企业,再到吸引贝泰尼、携程上下游企业入驻,逐步实现了企业发展与楼宇发展同频共振。

  招引产业龙头企业,光靠楼宇和企业双方“看对眼”尚有不足。区域产业结构和招商引资政策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牵引力。

  为此,近年来,长宁区围绕海外布局招商、新兴领域招商,将招商工作触角深入朋友圈、校友圈、孵化器、科技园、新型研发机构等领域,同时发挥国资基金集群招商优势,强化招投融联动,构建起“招商合作伙伴”新模式,拓宽招商渠道。

  由此,企业成为区域招商的“伙伴”,以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高水平服务标准,协同政府部门一起寻觅优质潜力企业。

  当天投促大会上,浙江大学上海校友会等7家单位成为长宁区新一批“招商合作伙伴”,涵盖航空、新能源、金融、法律、商业咨询等多个领域。“新伙伴”将继续助力长宁开展海外招商、新兴领域招商,拓展长宁国际化的招商网络。

  当天会上还公布了长宁区2024年的经济成绩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789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二;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0.97亿元,总量再创新高;亿元以上电商平台交易总额居全市第一。重点产业发展动能强劲,航空服务、“互联网+生活性服务”、时尚创意等“3+3”重点产业完成综合税收431.8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74%;航空运输业全面复苏,营收、旅客周转量等主要指标均超过2019年水平;软件信息业营收规模居全市第三。

  去年,长宁区招商团队先后赴6个国家和地区、17个省市开展“全球行”“全国行”招商活动。禾赛科技全球运营总部、航天九院低空公司、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等一批新赛道企业相继落地长宁,全年新引进重点项目859个,完成投资规模过亿项目72个,累计总额达411.7亿元。

  这其中,包括禾赛科技办公所在地海粟文化广场在内,不少企业均位于长宁区“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辐射范围。当天下午投促大会过后,长宁区紧接着发布了“上海硅巷”科创生态协同创新平台、揭牌“上海硅巷”集成电路应用创新概念验证中心,将进一步聚焦先进半导体、产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整合科创资源发挥协同创新优势。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长宁区将继续围绕重点产业抓招商,着力打造智能互联网、时尚消费、航空及运输服务等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开展产业链招商,推进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互联网等新赛道。

  就在投促大会次日,长宁区将举行主题为“最虹桥圆桌派”的民营经济圆桌会,25家区域重点企业和10余家委办局的负责人将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进行充分探讨,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