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古人的浪漫想象,正在成为我们的日常:旅客在载人无人机上俯瞰流溪河,无人机“外卖员”在黄沙送海鲜,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常态化运行……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打开了“低空经济元年”;今年年初,广州把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列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剑指万亿蓝海。

  这是工业强市的向新之路——依托深厚的产业积淀,广州已成功抢饮多个“头啖汤”:全球首架分体式飞行汽车试飞成功、全球首个飞行汽车工厂智造基地动工、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企业诞生……在汽车产业中积累的一身“工”夫,在低空中有更大的施展之地。

  这是千年商都的跃升之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商业繁荣、消费力强劲的广州,为万亿级低空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撑。快速推进政策前瞻布局、解锁多元应用场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向着“天空之城”,广州正迎风而上、展翅高飞。

  起飞当“智车之城”踏上向空图强之路

  在“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低空经济是典型的“战略所需、市场所向、广州所能”产业。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广东省率先布局,提出到2026年整体规模超过3000亿元;广州立下雄心壮志,计划到2027年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

  在这场万亿级低空经济的城市竞逐赛中,广州凭什么脱颖而出?数据显示,广州低空经济产业链完善、基础扎实,拥有从事低空经济的企业4200多家,全国排名第二,在集成测试、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卫星导航通信、工业级应用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

  “小鹏汇天推出的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自去年11月首飞以来,已收到近4000台的订单。”2月5日,农历蛇年首个工作日,小鹏汇天集团董事长何小鹏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带来喜讯。

  小鹏汇天、亿航智能广汽集团是广州低空产业制造龙头的“三剑客”。低空产业潮起,eVTOL主机厂迅速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三剑客”代表着广州在无人驾驶载人eVTOL领域上“人无我有”的领先实力。

  去年,全球首个用流水线生产飞行器的量产工厂——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开发区动工。借鉴小鹏汽车规模化制造的成功经验,该基地采用造车模式打造,立志成为全球最大的飞行汽车工厂,规划年产能1万台。

  刚刚过去的央视春晚,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两次精彩亮相。从武汉分会场气势磅礴的“七机联飞”,到零点倒计时前广州塔旁的“双机共舞”,这个全球首款获得“适航三证”的无人驾驶载人eVTOL,再次向世界彰显着低空科技“未来已来”。

  与此同时,整车企业“跨界”正在提速。去年12月18日,广汽集团正式发布全新飞行汽车品牌“高域/GOVY”及第二款飞行汽车产品GOVY AirJet,未来航程有望达400公里,大大缩短大湾区城市的时空距离。

  “从生产管理模式来看,汽车供应链成熟的管理模式能够平衡飞行汽车的成本、质量和性能,实现规模化量产。”高域品牌创始人苏庆鹏介绍。

  以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基础,正成为助力广州低空经济“腾飞”的“最强引擎”。小鹏汇天创始人、总裁赵德力说:“广州对低空经济的理解非常深刻,政府的支持有助于我们引进更多产业链的合作伙伴。飞行汽车需要几万个零配件,目前在大湾区可以全部供应到,既降低了成本,也让我们充满信心。”

  强韧有力的产业链,为广州低空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落地当千年商都解锁低空应用“蓝海”

  低空在天上,经济在地上,“起飞”是为了“落地”。得益于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不断升级的消费结构,广州低空经济正在“飞入”千行百业,不断“解锁”各种应用场景。

  “未来,从琶洲飞广州白云机场仅需9分钟,飞香港机场26分钟。”2月7日,海珠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透露消息,该区正在建设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枢纽型垂直起降场。

  据悉,海珠(琶洲)低空飞行运营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开通琶洲直升机运营中心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增城、从化、南沙以及佛山、东莞、江门、珠海、深圳、香港、澳门等城际间的低空航线,日均飞行100架次至150架次。

  通行时间大幅缩减是最为突出的优势。“以琶洲客运码头为出发点,若选择开车前往白云国际机场,大约用时60分钟;而若在该码头坐船前往香港国际机场,用时需要120分钟。如果选择坐直升机,去白云机场只需要9分钟,而去香港机场也仅仅需要26分钟。预估机场线票价大约在450元到620元不等。”参与项目运维的若航工业技术有限公司主席吕勇介绍。

  载人、载物、载荷,是低空经济三大应用场景。在去年全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大会,广州一口气发布12个低空经济及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场景,囊括交通出行、低空文旅、物流配送、政务巡检、农林植保、应急救援、无人出租车、无人公交车、无人环卫清扫、无人重卡编队、无人轻卡货运、无人船等。《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还提出发展目标,到2027年,城市先进空中交通商业运营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为高山丘陵地区的果园授粉、在四川合江县的万亩竹林里治理蝗灾、在湖北荆州的小龙虾塘上投撒饲料……在这些场景里飞翔的无人机,都来自一家企业——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5年发布第一款植保无人机以来,极飞不断拓宽播撒、测绘和吊运等应用场景。目前,极飞的智慧农业产品已应用于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农业生产者提升种植效益,减少资源消耗。

  这就是低空经济的特色:产业链条长,创新范围广,贯穿于一、二、三产业之中,实现多领域、跨行业的“1+1>2”增值赋能。

  例如在城市治理领域,无人机正起到空中交通“疏导员”、森林防火“千里眼”等作用。今年春节,广州烟花汇演、花市、灯会、庙会等大型活动增多,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风险加大。市应急指挥中心将无人机团队前置到白鹅潭烟花汇演现场,利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AI识别人流、车流,统计数量,实时掌控各主要出、入口人车流量实况,对活动现场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无人机还化身森林“守护者”,一架无人机单次巡航范围可达数十平方公里,搭载的热成像仪和智能识别系统可实时监测火情隐患,助力筑牢森林防火屏障。

  从“造得出”到“飞得起”“用得上”,广州低空经济正在催生更多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打开空中新“蓝海”,激活经济新引擎。

  远航当科技力量引领低空经济腾飞

  竞逐低空经济,要飞得快,更要飞得稳。安全是低空经济的生命线。

  随着未来低空经济规模化运营,未来低空飞行器将会种类更繁多、功能更多样、数量更庞大。当城市上空或有几十万架飞行器飞行,如何管理好这片越来越繁忙的天空?关键是建设好低空经济“信息高速公路”。

  当前,广州正在加快推进低空经济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市发展改革委透露,广州正在推进建设低空飞行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包括飞行任务、飞行监视、认证管理、航空气象、航空情报等八大核心功能模块。先行探索的广州东部低空服务管理平台已于去年9月在增城区上线,为东部地区提供空域协同服务、空中交通服务、低空信息服务及相关基础设施服务。据悉,该平台可为低空飞行运营企业提供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包括飞行活动申报、航路航线自动划设、飞行计划防碰撞及各类低空信息支持等,确保无人机飞上天后能“看得见、呼得着、管得住”。

  “时空基础设施要做到飞行器无处不在的高精度定位,随时随地低延时链接,无缝覆盖的高分辨感知,三维超高精度地图的即时更新。”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空天遥感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晋年强调。他介绍,广州大学空天遥感学科团队正积极推进“五羊星座”低纬低轨遥感通信卫星项目,大力服务商业航天和广州低空经济发展。

  着眼未来,低空经济要飞得更远,离不开科技力量的加持。广州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云集,有力支撑广州低空经济各项科技研发工作。例如,以工信部电子五所、中汽中心华南分中心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平台主要进行飞行器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空中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以烯湾科城为代表的原材料与元器件企业主要进行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碳纤维等的研制。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广州的城市低空经济创新专利数位列全国第四。

  去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新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掀开了低空经济有序发展的新篇章。纳入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低空经济,如何加速?市发展改革委表示,该委正在开展低空经济产业审视工作、培育经营主体、扶持低空领域优质企业、拓展低空应用场景、积极推进市飞行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

  曾经,土地是驱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如今,“向天空要发展”已然成为各界共识。2月28日,《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将正式实施,一个新的增长极呼之欲出,一座“天空之城”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