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一则新闻引发国内生物医药行业震动:由上实集团旗下上实资本发起的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经过短短2个月的募集,顺利“首关”。

  “首关”即“首次关闭”,意味基金已经获得足够初始资本,可开始进行投资活动。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首关规模50.1亿元,意向投资人包括国投先导母基金,上海医药东富龙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大型金融机构和浦东、嘉定等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并购基金的首要职责是积极助力上海的优质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在各自业务发展关键领域做大做强,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的全面升级。”上实资本表示。

  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3+6”产业体系,是上海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的产业规划框架。过去一年,上实集团聚焦主责主业,深耕生命健康、环境健康两条主赛道,发展稳健,全面完成各项经营指标,上海医药连续第5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我们聚焦绿色健康主责主业,强化战略引领,科技赋能,融产结合,充分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建链、补链、强链,为上海生命健康和环境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上实集团董事长冷伟青说。

  做优基金赋能新产业

  作为一家市属国企,上实集团总部注册在香港,承担上海连通境内外市场重要窗口的角色。上实资本是上实集团全资控股的基金管理统一平台,成立不到5年,共在管包括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I期/II期、香港生物科技基金在内的多支基金,还在积极筹备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及全球医疗基金等,初步形成覆盖生命科学及医疗健康垂直领域前中后期、境内外多币种的股权投资基金矩阵。共投资企业50余家,领投项目占比80%,撬动社会资本达220亿元,彰显资金链“链主”的强大牵引能力。

  2024年,曾经炙手可热的生物医药企业迎来“资本寒冬期”,IPO通道收紧、投资人态度也愈发谨慎,这导致生物医药创业企业生存成本骤增。而就在2024年1月,循曜生物宣布获得A轮融资近2亿元,由龙磐投资领投,老股东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追加投资。这起融资被认为是近几年来国内出凝血及纤维化领域新药研发的重大投资事件,也是上海生物医药基金成立以来完成的第44笔投资。

  2024年末,上实资本又连续出手,一口气领投橙帆医药、微知卓生物、赛德迪康等6家均为上海本地成长、本地发展的前沿科技企业。业内评价:此举体现了国资平台在关键领域的责任担当。

  做精前沿赋能新生态

  资金为体,研发为用,资金链与研发链相互依存。在为优质企业“输血”的同时,上实集团更是通过当好研发链“链主”,打造一个个“没有围墙”的技术创新中心,为开源式创新生态圈锚定支点。

  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科技创新领域和未来大健康产业集群之一。去年12月,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会上,由上实集团、上海医药集团旗下上药生物治疗(香港)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生物治疗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本尚团队共同研发的针对儿童白血病的细胞疗法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而就在最近,上实集团所搭建的开源式创新生态圈又进一步扩容:去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由旗下上海医药携手一流高校及顶尖科研机构共同创立的生命科学创新孵化引擎——上海前沿园区成功吸引众多知名机构和企业的青睐,现已有拜耳制药、拜耳大健康、循曜生物、靶联生物、科金生物、梧桐岛等12家企业签约入驻,另在洽谈意向企业10余家。到目前为止,该园区的试验区域入驻率已高达90%。

  上实集团旗下上实环境聚焦污水处理、固废处置主业,他们同样也搭建了一个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紧密合作的开源式创新生态圈:平湖东片污水厂“以废治废”,将高碱度废水引入芬顿催化氧化工艺,代替液碱药剂进行出水pH值调节,大幅度降低了药剂使用成本;常熟污水厂采用食品生产企业的副产品羟基乙酸钠作为新型碳源,实现了碳源药剂采购成本降低70%;潍坊白浪河自来水厂提标工程中选用“前置臭氧高级氧化生物流化床”新工艺,是国内首家采用此工艺的大型水厂,大幅减少了制水成本……

  2024年全年,通过全面提高业务规模和业务质量,上实环境新增水务规模60万吨/日,相当于上海目前每天污水处理量的1/16。

  做深流通赋能新融合

  上实集团所构建的开源式创新生态圈中,既有初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也有大型成熟企业。资金链、研发链赋能的同时,尤值得关注的是,上实旗下上海医药集团作为国内第二大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和最大的进口药品服务平台,其承担的流通链“链主”角色,又为生态圈中各类创新主体拿出不一般的“上实方案”。

  近年来,医药产品利润空间收缩,这倒逼企业只有通过不断降本增效,方能在研发上持续投入。

  如何让企业创新无忧?上海医药集团旗下上药控股充分发挥国有医药流通“航母”多年来深耕全国25个省市、覆盖全国7万多家终端医疗机构的优势,用创新性的全国全渠道整合营销服务模式——医药产品CSO,给出解决方案。

  所谓CSO即“合同销售组织”,合作方纳入上药控股CSO体系后,无须雇佣大量销售代表去做终端营销,只须与上药控股商定合理的销售目标,由极少数专业人员配合其完成销售目标即可。

  在国内同等的国有医药流通企业中,上药控股早在9年前的2016年就介入该领域,属于先行者,如今,上药控股以CSO业务为纽带所构建的流通链正在不断扩围:2024年,上药控股药品CSO合约推广业务实现销售61.4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6.3%;上药控股CSO业务体系中,现有合约产品65个,覆盖赛诺菲、拜耳等18家跨国药企。

  就在上个月,又有新的合作伙伴加盟。上药控股与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宣布双方已就欧唐宁全国零售市场达成战略合作——自2025年1月1日起,勃林格殷格翰旗下产品欧唐宁(通用名:利格列汀)国内非医疗机构渠道的分销及推广将由上药控股全面负责……

  冷伟青表示:“2025年上海迎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发挥联通沪港优势,进一步聚焦生命健康、环境健康产业主赛道,依托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发展新引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