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复工复产,PPI降幅有望收窄
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涨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较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降幅与上月相同,PPI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在解读数据时表示,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全国CPI涨幅扩大。从同比看,服务、食品价格受春节错月影响涨幅较大,加之汽油价格回升,共同影响CPI同比涨幅扩大。
“在春节假期拉动下,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双双抬升,带动1月CPI明显抬升。其中,从分项来看,食品价格环比走升是重要的拉动项,主要原因是1月气温降低,叠加居民储备年货,鲜菜、鲜果和猪肉等食品价格明显抬升。”一德期货宏观经济分析师刘晓艺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当前看,假期效应影响显著,消费改善持续性值得关注,后续有待稳增长政策加码。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告诉记者,1月CPI的同比数据较去年12月明显回升,符合市场预期。此外,1月CPI环比上涨0.7%,强于近10年同期平均水平的0.6%。展望下一阶段,预计CPI同比涨幅或小幅回落,原因在于随着春节假期结束,旅游出行、餐饮、电影等消费将有所回落。此外,春节过后,肉类需求回落,叠加豆粕与玉米等主饲料价格处于低位,预计猪肉价格将走弱,鲜菜、鲜果等价格也将因气温回升而下降。
数据显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连续第四个月回升,1月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6%,涨幅均比上月有所扩大。对此,温彬表示,春节效应释放叠加前期政策落地对总需求有所提振,共同带动核心CPI持续改善。
谈及1月PPI,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说:“1月PPI环比跌幅扩大,同比跌幅与上月持平,环比加速下跌主要原因是春节临近对制造业生产和建筑业活动影响较大,进而对工业品的需求端形成下拉效应。当前工业品价格仍处于弱势运行状态,核心原因还是市场需求回暖对工业品价格的拉动作用有限。”
温彬认为,受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放缓、全球需求趋弱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整体回落,但春节后工业建筑业逐步复工复产,增量政策渐进显效,市场供需关系将得到边际修复,叠加“抢出口”效应持续,有望推动国内工业品价格回升,预计PPI同比降幅将有所收窄,但走出负区间仍需时日。此外,特朗普上任后给经贸环境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大增,也是值得关注的影响因素。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表示,春节过后,国内开工可能会有所回升,特别是北方施工量会增加,这可能会使PPI的降幅收窄。当前我国通胀处于较低水平,也为央行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打下了基础,后续有可能会通过降息或降准的方式提振经济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