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郭志强
“昨天公司群人声鼎沸,我一看原来是公司财务在群里发了一张汇款单,是给5年前交付的一个项目付款。时隔5年后,我们终于要到了第二笔款。”2024年12月14日,湖南一机器人企业董事长熊飞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视频,讲述了一段被央企子公司拖欠公司账款5年的经历,语气中透露着个中曲折与无奈。
熊飞的辛酸经历并非孤例,超长账期“刺痛”了很多中小企业。
被拖欠账款的中小企业很受伤
“我们合同金额近700万元,甲方硬是要求对公司负责的项目部分进行核减,核减金额高达126万余元,占合同总额的18%,这是合同方提出的付款条件之一。”据熊飞透露,2019年1月7日,其公司与广州一央企子公司正式签署了项目合同。该合同约定由其公司为某地新机场航站楼提供旅客服务系统,具体包括公司自主研发的3D VR虚拟人及巡检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
熊飞口中的央企子公司,官网显示是一香港挂牌上市央企的全资子公司。通过天眼查APP查阅股权穿透后,该公司股权结构信息印证了这一说法。
熊飞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因为这笔账款的拖欠,我们的一家关键供应商长时间未收到款项,对方将我们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这不仅损害了我们公司声誉,还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困境。”
企业间的账期长短往往是双方“话语权”博弈的结果,但民营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常常处于劣势。这些企业资金实力较弱,账期过长无疑会让他们很受伤。
2024年12月22日,审计署官网披露《中央部门单位2023年度预算执行等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提到至2023年底,交通运输部所属救助打捞局下属广州打捞局拖欠合同款100万元,已逾期18个月。经过整改,广州打捞局已支付拖欠合同款100万元。
此外,截至2023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所属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下属公司未清理逾期欠付民营企业账款42.21万元。经过整改,已支付拖欠的42.21万元。
房地产工程是拖欠企业账款的重灾区。“这个款已经拖了我们两年了,即便官司打赢了也执行不了,中小企业追账款好难啊。”1月初,个体户钟博文告诉记者,为了追回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福建六建公司”)的93万余元,他已经身心俱疲。
钟博文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法院判决书显示,2019年,其名下的博楚租赁部与福建六建公司签订《桃源碧桂园一期项目钢管租赁合同》。在合同履行期间,双方就建筑器材租赁等费用的结算产生了纠纷。钟博文追讨账款无果后,起诉福建六建公司。法院判决福建六建公司向博楚租赁部支付93万余元账款。
福建六建公司官网显示,其为国家AAA级信用等级企业,连续多年位列福建省建筑企业前三,是福建省八度荣获“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的大型综合性承建施工企业。
钟博文为向福建六建公司索要剩余账款,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但未能成功。即便法院向福建六建公司承建的项目甲方发出了协助执行通知书,仍收效甚微。

本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I摄
新增企业账款还在增多
据记者了解,中部某省份一医疗信息企业2018年与西南地区某市财政局间接控股的平台公司签署了信息化建设项目,账款一直被拖欠6年之久,公司负责人张韵告诉记者:“2018年至今,每年我们业务员都要多次催要欠款,但就是拿不到账款。我们认为这是当地政府财政压力大,没有多余资金向企业支付账款。”
钟博文告诉记者:“房地产这几年行情低迷,导致一些建筑公司回款困难,整个链条都受到影响,我们小企业干了活结不到账款,端稳饭碗都难。”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拖欠的企业账款还未全部得到清理,新增的企业账款还在增多。
2024年12月22日审计署公开《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提及拖欠企业账款有所新增问题。其中,10省市56个地区在按要求建立拖欠台账锁定存量后,2023年3月以来又新增拖欠76.31亿元。此外,还有7省份30个地区通过直接销账、将无分歧欠款改为有分歧欠款等方式,虚报2023年完成存量清偿53.28亿元。
拖欠账款为何会新增?
审计署公布的《有关部门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中分析原因:部分地方受经济基础薄弱叠加土地出让收入下滑、融资平台“造血”能力差等因素影响,从信托和保险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等多渠道违规举债、虚假化债,也反映出政绩观、债务观仍然存在偏差;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对无预算采购、超预算审批、禁止垫资建设等有规定,但不够细化、刚性不足,执行宽松软使违法成本低,造成新增拖欠等问题屡禁不绝,加之地方财力紧张,清欠缺乏“源头活水”。
多措并举治疗“顽疾”
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全面清理拖欠账款是企业的共同期盼。
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账款拖欠问题,中央不断完善政策。2024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推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作出系统部署,从源头上巩固清欠行动。
其中《意见》明确要求,要健全防范化解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制度机制,并加强执法监督。要优化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投诉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
2024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央财办等部门也明确表态:2025年地方政府要尽最大能力加快偿还拖欠企业账款。
2024年12月16日,中央财办谈及2025年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考虑,其中很重要一块工作是“推动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地方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尽最大能力加快偿还拖欠企业账款。
为建立长效机制防范拖欠企业账款行为发生。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第三方分3轮抽查清欠台账2万多笔,针对以资抵债证明不足、协议还款期限长等重要疑点,会同清欠专班成员单位赴20多省份80多市逐一核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挥专班牵头作用,赴各地开展4轮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调研督导帮促,集中化解拖欠,严防新增拖欠,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
以工程建设领域的拖欠账款为例,相关部门在项目管理和支付结算等制度中纳入防范化解拖欠账企业账款要求,推动有关部门将拖欠情况作为后续新增项目的考量条件。
多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拖欠企业账款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企业研发创新,也削弱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希望政策能落实落细,多措并举合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这些企业负责人也在采访中表示,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落地,一些地方政府已经主动跟企业对接,并安排资金用于支付拖欠账款。
(应受访者要求,张韵、熊飞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