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期《党建》刊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署名文章。文章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
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文章提出,在改革方面,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落实落地。紧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改革攻坚,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尽快出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开放方面,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实施好外商准入负面清单,加强境外投资服务、监管和风险防控,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文章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前瞻谋划布局,有序赋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重点领域。加强供需调控和产销衔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加快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统筹区域战略深化实施和区域联动融合发展,推进区域内战略深化实施,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实现互融、互促、互利、共赢。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文章提出,提升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持续提升能源和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完善大国储备体系,全力确保产业链供应安全和数据安全。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