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对市场生态等方面作出具体制度安排。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可观的投资回报和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尤其是建立起一个“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生态,是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基础。

  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等举措,将持续壮大中长期投资力量,优化资本市场生态。

促进提高股东回报

  《方案》提出,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

  在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看来,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和分红是提高股东回报的重要措施,2024年A股市场的股票回购与分红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股票回购方面,江向阳认为,股票回购通常被视为上市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通过股票回购,上市公司可以提高ROE水平并优化资本结构,改善财务指标,吸引更多的长期资金关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降低了股票回购的财务成本,使得更多的上市公司有意愿、有能力实施回购计划。

  分红方面,江向阳认为,稳定的分红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盈利能力稳定的重要标志,一年多次分红政策向市场传递了上市公司稳健经营的积极信号,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同时,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政策的实施,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提高投资者获得回报的及时性和稳定性,提高资本市场对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另有机构预计,未来,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业务规模和响应速度都将会有较大提升,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政策安排还将不断优化。

助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方案》提出,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江向阳认为,将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重要机构投资者纳入战略投资者范畴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可有效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和稳定性,能够向市场传递看好后市的积极信号,引导市场长期理性投资,减少市场波动。

  另一方面,能推动机构投资者更加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通过行使股东权利,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提出意见建议,促进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长期资金入市更加积极

  《方案》提出,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江向阳认为,对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新股申购、定增、举牌认定标准等方面政策进行优化,能够提升其参与积极性,更有效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定价和配置功能。

  根据银华基金综合测算,全渠道、多维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增量资金或超万亿元。其中,《方案》明确了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根据2024年四季报持仓数据测算,这意味着近6000亿元的增量资金。监管人士提出,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根据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数据测算,对应每年约5000亿元增量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