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福建金融监管局发文表示,2025年,将做深做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快推进“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记者注意到,2025年以来,福建、湖北、江苏、陕西等多地披露金融支持房地产最新数据,并部署2025年工作。

  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

  福建金融监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9日,已为76个民营房企项目授信123.64亿元,发放贷款67.81亿元。

  北京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班近日表示,截至2024年末,北京市纳入“白名单”项目共计128个,授信审批金额1300余亿元,累计投放金额1100余亿元。

  湖北金融监管局披露,截至2024年11月末,湖北省“白名单”项目已扩容至611个,授信审批金额2164.37亿元,累计投放金额1553.63亿元。其中,截至2024年11月末,全省民营房企“白名单”项目327个,占比53.26%。其中,民营房企项目167个,占审核制项目的54.58%。

  湖北金融监管局表示,该局联合住建部门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满足合格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打造“房企—住建局、银行—金融监管局”双线审核推送机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做到“应进尽进”。

  江苏金融监管局表示,该局紧盯贷款投放情况,及时做好评估调度,确保“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满足要求。截至2024年12月30日,全省“白名单”项目共994个,累计放款4127亿元,金额位居全国第二。

  在近日召开的河南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高义表示,目前河南全省已有1100多个项目纳入“白名单”,授信、投放均超千亿元。

  优化金融服务

  自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多地相关部门积极落实,相关金融机构加强与企业对接,了解项目情况和融资需求,开辟绿色通道,银行信贷审批和资金投放持续提速。

  金融监管总局召开的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显示,2024年,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超5万亿元。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福建金融监管局表示,当地开辟全流程绿色通道,做到“快审快批”。通过简化项目审查审批、核保、抵押和放款流程,对符合条件的项目采取“申报、审查、报批”三同步,提高审批效率,时限较一般贷款项目提速60%以上。

  湖北金融监管局表示,该局聚焦问题项目修复,督促银行对暂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指明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协助推动解决问题。如,辖内银行机构积极配合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创新抵押方式,推行建设用地使用权量化登记,支持分步解除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和按套解除在建建筑物抵押,解决抵押物不足值问题。

  湖北金融监管局局长庞雪峰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巩固和扩大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成效,继续推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除了披露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进展之外,近日还有部分地区披露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进展。比如,陕西金融监管局表示,指导辖内银行开通保障性住房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审批购房贷款5.2亿元,用于收购已建成经济适用房住宅504套,总面积约5.49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12月30日,辖内大型银行向保障性住房项目授信5.2亿元,已发放贷款3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