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当前,我国中部地区正加快打造创新“热土”,“小巨人”企业拔节生长。数据显示,中部6省进入工信部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681家,占全国总数的21%。一批企业在北斗、新材料、量子科技等前沿创新领域展现“新锐担当”,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记者近期探访多家“小巨人”企业工厂车间、研发实验室,解码“小巨人”企业创新创造活力迸发的“新变量”。

  瞄准前沿产业“新赛道”

  北斗,是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的“新名片”。在北斗技术创新核心策源地湖南长沙,不少企业瞄准这一快速成长赛道超前布局,逐步成长为北斗产业链条上的“生力军”。

  在长沙高新区,湖南卫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勇虎向记者介绍企业新研发的测试仪器。“这款卫星导航星座模拟器NSS8900,可以为使用导航信号的芯片、模组、终端等产品提供导航性能测试验证支撑,精准测试产品的定位精度、授时精度、导航灵敏度、抗干扰性能等指标。”张勇虎说。

  卫星信号仿真测试是实现北斗从“天边”到“身边”的重要环节。卫导信息切中北斗规模化应用趋势,在卫星信号仿真、测试以及时空信息安全等北斗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成为500多家研究型机构和企业的技术供应商。

  “随着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低轨卫星+导航技术的多元融合成为新的布局方向,目前我们已经率先开启了低轨导航信号源的研制工作。”张勇虎告诉记者。

  北斗、新材料、量子科技、生物医药……在中部地区优势新兴产业发展浪潮中,“小巨人”企业勇敢“弄潮”,大显身手。

  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在“小巨人”企业产业分布中,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占据主流,显示出这些企业竞逐“新赛道”的劲头。

  “通过持续研发,我们形成了在口服降糖药物列净类(SGLT-2靶点)和自体免疫疾病(JAK靶点)相关中间体及原料药的平台化生产能力。”安徽联创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葛德培说,生物医药是未来医疗的创新引擎,也是典型的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长期深耕甚至甘愿“坐冷板凳”才能占据核心竞争力。

  在湖南娄底,当地正聚力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新材料产业发展迅猛。“我们找到了电子陶瓷在新能源汽车浪潮中的发展新机遇。”娄底市安地亚斯电子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康丁华介绍,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继电器陶瓷部件这一细分领域持续投入,产能年增长超过30%,已经成为多家头部车企供应商。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的宜昌新成石墨有限责任公司,在柔性石墨纸领域发力攻关,为半导体光伏行业在热场使用材料提供新选择,打破了对国外高纯柔性石墨生产技术的依赖。“我们自主研发的核能级柔性石墨卷板材和高倍率可膨石墨等新石墨特色产品,超过80%核心产品销往海外,2023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企业副总经理樊悦介绍。

  修炼先进技术“新实力”

  走进位于合肥启迪科技城的安徽优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进行电池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这家从事锂电池管理智能硬件与全生命周期在线管理平台的研发、销售与服务的企业,核心成员均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

  “基于iBMS/iEMS智能硬件、电池PaaS平台和SaaS应用,我们可以实现数据驱动的锂电池云端协同管理、主动安全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智慧运营管理。”优旦科技市场总监史步渊说,自主搭建的电池数据云平台有效提高了电池系统管理效率和状态估算精度,为锂电池应用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技术硬实力是“小巨人”企业的发展底气所在。记者注意到,加大研发投入、组建顶尖团队,聚焦前沿技术攻关,成为不少企业的“标配”。

  合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处处长吴建斌说,合肥市“小巨人”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99.5%,户均拥有发明专利超25项,户均研发投入占比超7%,80%以上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市近70%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由“小巨人”企业揭榜。

  “这是我们新研发的远程驾驶舱,可以实现5G条件下远程操纵无人矿卡等智能装备远程作业。”在湖南湘江新区,希迪智驾(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一台科技感满满的远程驾驶舱十分吸睛。“驾驶”在其中,千里之外的矿区现场作业画面、无人矿卡运行状态参数等清晰可见。

  企业负责人马潍告诉记者,企业研发的无人驾驶矿卡产品和解决方案具有安全、低碳、高效等优势,在甘肃金川、江苏句容等地矿区落地应用。

  成立于2017年的希迪智驾,凭借算法研发的创新优势,已经在无人驾驶领域崭露头角。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500多人的团队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5%,积累了从感知、决策、规划到控制、定位、通信、OTA等多方面的算法、软件、硬件模块和子系统。

  “在前沿领域的‘无人区’创业,技术创新是‘生命线’。”马潍说,接下来企业还将瞄准无人驾驶重型车领域的新兴市场积极发力。

  技术突破推动“小巨人”企业生产效能迅速提升。在新成石墨厂房,工人正在加紧施工,企业氢燃料电池双极板项目已经进入设备安装环节,即将在今年底投产。今年,新成石墨“大手笔”投资,新建1万吨可膨胀石墨和7000吨氢燃料电池双极板项目。“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采用,在丰富产品种类的同时,还能将同类产业附加值提高20%。”樊悦说。

  打造创新创业“新热土”

  为推动“小巨人”企业迈向“顶流”,向“冠军”冲刺,中部地区在构建产业生态、推动成果转化、强化金融支持等方面积极出招,营造创新创造火热氛围。

  合肥市高新区云飞路被称作“量子大街”。数十家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在这里集聚,多项量子领域尖端科技成果在这里诞生。

  云飞路北,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在仔细调试量子芯片。中国第四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2号”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而就在前不久,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1000万。

  为加快推动本源量子等量子科技企业集聚发展,由安徽省投资集团、省“三重一创”基金作为出资人代表,成立安徽省量子科学产业发展基金,前瞻性布局量子产业,加速量子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

  中部地区积极推动产业链群协同创新,构建有利于“小巨人”企业成长的创新生态。合肥重点部署“场景创新”,为“小巨人”企业搭建场景应用桥梁,推动“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长沙积极组织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和产业链总师论坛,为专精特新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搭建对接平台,推动“小巨人”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和创新链。

  多地创新金融支持政策,倾力支持“小巨人”企业茁壮成长。“我们正在整合做大长沙市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引导社会资本向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集聚,全力支持‘小巨人’企业获取股权融资。”长沙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还将通过引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手段,加速金融赋能“小巨人”企业发展。

  推动“小巨人”企业持续占据技术高点,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发挥着“助推器”作用。

  “希迪智驾正在与中南大学等机构进行深度技术合作,让技术成果更充分展现商业价值。”在马潍看来,中部地区集聚了多所国内顶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学研贯通方面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今年6月,湖南省政府印发《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支持校企联合开展订单式定向研发转化,落实“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首轮次、首套件产品”创新产品支持政策等一系列硬举措。“推动高校优质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速科研资源和科技成果向‘小巨人’企业流动、转化。”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谢奔 白田田 吴慧珺 李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