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是通过改进社会及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行规则等多方面的制度安排,改变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从而彻底改变生产资源的配置方式,形成崭新的生产方式,使社会经济及生产组织效率水平和整体生产力水平实现根本性、质的跃迁,形成新的生产力。崭新的生产力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继续通过制度不断完善使生产方式进一步成熟定型,并孕育新的革新力量,并催生出更为高级的生产力。在一定意义上看,制度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产生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度创新促进并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制度创新深刻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进程和水平。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科技进步和产业的迭代与制度创新密切相关,迄今发生的全球四次技术革命背后的重大推动力都是制度创新解放了生产力,引领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个国家或者企业如果因循守旧、不能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必然破坏和阻滞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消除不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

  制度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和定型。生产力是人类改造和影响自然的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构造了生产关系,制度创新通过生产关系的进步促进劳动力与劳动资料及劳动对象产生新型组合,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对于企业来说,生产过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必须与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发生根本性变化相结合,才能形成企业内的生产力。单个企业、局部的、细小的创新在一定的社会和企业相关体制机制的保护和促进下将推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和方式创新,并形成新的全社会全局性生产力大幅提升。一个国家或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以先进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生产力,促进社会组织和企业在新的制度环境下通过组织方式、管理方式革新,重组社会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制度创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新体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制度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互促进,不断前进。制度创新通过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更为高效的新生产力在运行过程中,在更高效率和效益目标的驱使下也将促进制度不断自我革命,不断实现制度再创新,再度催动新的生产力发展。制度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作用,不断前进。从微观层次看,由于新质生产力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甚至企业文化创新密切联系,新质生产力必然由创新性的制度体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发展。从宏观社会层次上看,制度创新触发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将有限的社会资源不断整合优化,打造新质生产力。

  影响制度创新的基本要素

  一是既有生产力发展的平均水平影响创新的时间和高度。任何社会或企业生产力的发展都会由于资源投入、劳动熟练度、设备运转期等因素而实现产出量的自然提升。在一个封闭的社会环境下,由制度决定的企业平均技术水平和社会发达水平会在一定时期内限制生产力发展高度。局部性创新可能形成示范效应引发全面制度创新,也可能由于不适应当时当地的产业业态等原因,导致市场不能普遍认同新产品和新技术从而导致创新失效。因此,制度创新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只有与既有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环境与产业业态等方面相结合,才能引领社会生产力发生突变。

  二是理论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基石。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提炼和升华,理论创新为实践引领方向、提供指导。新思想、新理论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思想解放通过不断创造新理论、通过制度创新成为创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以全新的视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事业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先进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文化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大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市场广度与成熟度影响制度创新速度。市场越大、市场信息越完整,法治越完善,社会组织与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的积极性越高。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将迫使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制度创新提升经营效率与效益。因此,市场规模、市场格局和市场竞争状态很大程度决定社会组织及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的急迫性。一般而言,市场规模越大、竞争越激烈,新发明、新管理理论发展越多、越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就越快。反之,市场垄断或市场分割则抑制创新积极性,不利于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如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技术竞争变得空前激烈,技术加快迭代,并形成了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分子工程、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为技术突破口的信息化革命。当前正在发生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正引发世界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加快制度创新的国家和企业必然在新的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引领产业桥头。

  四是国家在推动制度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各国政府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国家如果希望通过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引领全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近二十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非常注重以新技术、新组织、新管理、新机制促进本国竞争力提升,为更加适合突破性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体制和政策环境。面对刚刚起步的全球第四次产业革命,我国要想改变长期追随发达国家先进产业技术的局面,并且在新产业革命浪潮中进入世界前沿方阵,就必须加快推进以制度创新引领科技创新和社会创新。

  五是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制度创新产生重大影响。任何国家、社会组织或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制度设计中都需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公平与效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等关系,促进大众对于制度改革的理解。

  国有企业要以制度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首先,以制度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尚有差距。如,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市场区域分割、行业分割、要素市场分割等问题仍然存在。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型虽然取得明显成绩,但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仍然较为突出,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亟需进一步提高。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要求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锚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通过制度创新破除影响和阻碍新质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制度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市场越大、信息流动越充足,创新发展基础越坚实。以开放促制度创新,就要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其三,国资国企要加快制度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主力军。国资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更好、更高效率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切实履行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不断增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以制度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要进一步以制度创新解决影响国有企业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层次问题,全面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公司治理体制,实现党的领导与法人治理体系与市场化经营机制的高度融合。同时,要深化企业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特别是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加强管理,不断提质增效、优化布局、防范风险,以制度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其四,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当前一系列的新科技新技术促使人类进入新的产业革命的时代挑战,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以体制创新不断实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综合创新,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积极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同时,要不断优化资产结构,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塑造独特的竞争优势,积极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增强价值创造能力,促进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化机制的有机融合,加快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

  (作者单位: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