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7月20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今年以来,鲤城区以“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着力造优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以更为精准的服务保障力、更为强健的市场价值链、更为清朗的政企生态圈,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务 “全流程”营商服务 力造标杆
政务环境是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鲤城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堵点、难点,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提档升级。
针对申请企业开办预约号难、居民企业投诉集中等存在问题,鲤城区统筹资源配置,协调老城区4个市场监督管理所审批业务及人员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增至12个,实现当日预约当日取号;开设企业开办“一窗通办”服务专窗,提供套餐式服务,企业开办时限从2个工作日进一步压缩至4个小时以内;公章刻制时间从0.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时,今年以来已有1877家新设立企业享受到“一窗集成”服务。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登记便利度,优化经营范围登记方式,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切实为企业“减负”,今年以来受惠企业超2200家。一系列便捷、高效的举措,增强了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便捷性。
此外,鲤城区还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成立重点项目前期办、推行“项目管家”服务制、探索开展区域评估、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等措施,不断提速工程项目审批效率,明确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并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置“惠企专窗”,推进惠企政策常态化解读、精准化兑现,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市场 “多元化”共治共赢 释放活力
一流营商环境,必须以市场化为基础,更大程度激发市场创新创造活力。鲤城区立足区情实际,强化“共治共赢”发展理念,从税务服务、融资支持、基础配套、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等方面,多措并举不断优化市场环境,让市场微观主体真正感受到向好变化。
鲤城区支持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双循环”发展新通道。通过发挥“搭台”作用,组织举办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等线上解析培训会,依托辖区货源地优势,针对性帮助70多家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引导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外贸”新模式,参与首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探索外贸企业借力此类平台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对接;开展外贸政策面对面宣讲活动,协调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外贸双循环”专题座谈会,积极引导企业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激发市场健康活力和经济可持续动能。
鲤城区还持续优化纳税服务,以纳税人、缴费人所急所需为导向,及时回应服务需求,确保税费优惠应享尽享;通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组建金融服务小分队上门服务,指导申报纾困专项贷款等方式助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截至6月底,鲤城区企业贷款总额达232.5亿元。该区还着力提高市场主体用水用气用电获取效率,不断减轻企业成本压力,为企业发展“舒筋通络”。
法治 “体系化”保障支撑 护航前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鲤城区以法治保障和法治服务为抓手,点题式解难,体系化推进,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良好营商环境,不断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今年以来,鲤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督促和引导各单位进一步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依法依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七五”普法内容,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等活动,提高全区营商环境法治建设水平。该区还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推行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此外,鲤城区纪委监委开展助推优化营商环境“百日行动”,聚焦问题整改、服务效能、政策落实、纪律作风等关键环节,开展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推动解决一批影响全区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同时,该区对全区13个涉企职能部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重点查找巡察对象履责不到位、服务不到位、政策不落地等问题,切实为优化营商环境排清障碍。(蔡明思 蔡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