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本报通讯员 王茂鸿

  “措施非常具体,政府把资源投向了营商环境建设,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信心大增,谋发展的决心也更大了。”8月9日,河南安阳万庄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安阳市提升营商环境的举措点赞。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干字当头、久久为功,必须动真碰硬、刮骨疗伤、立说立行,更要对症下药,结合实际,制定更加细化、具体化的措施。”安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求。

  营商环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企业经营者感受得到,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今年以来,安阳市打响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打击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严厉整治各种作风顽疾,着力优化扶企助企措施,以期彻底改善营商环境,为安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专门设立解难窗口

  助企业群众“办成事”

  前段时间,到林州市市民中心办事的不少群众发现,一楼中厅的明显位置设立了一个新窗口,名叫“‘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这个窗口专治企业和群众办事中遇到的‘办不了’‘很难办’‘不给办’等各类‘疑难杂症’。有了它,群众办事遇到的难点堵点,就都有了‘出口’。”林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督查科科长杨蔚介绍。

  今年6月,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畅通政府与企业、群众的沟通渠道,集中处理企业、群众因自身原因以外办不成事的问题,更大程度利企便民,安阳县(示范区)、林州市、滑县、龙安区等县区在11个政务服务中心分别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问题。

  以林州市为例,相关负责人介绍,“‘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严格按照设立该窗口的实施办法(试行)运行,有组织机构,有办理专员,有明确的受理范围、流程、时限,并实行“红、黄、蓝”分类交办机制。“蓝牌”为能马上解决,能当场解决的必须马上办结,不能当场办理的,要做好跟踪督办3个工作日内解决、回复;“黄牌”为涉及多个局委需协调的,先由行政服务中心协调解决,如多次协调仍未能解决的,移交市纪委监委和督查局督办,5个工作日内解决、回复;“红牌”为涉及相关政策需研究的,提交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研究解决,10个工作日内解决、回复。

  整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运行,由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受理跟踪问效回访反馈、督查局适时督导,纪委追责问责,尤其对工作人员有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情形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党组和个人进行追责问责,确保群众办成事、办好事。

  特邀监督员履职

  为营商环境“挑刺”

  “如果发现不合理的问题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会直接指出并反馈,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加码。”今年年初,安阳市首批30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上岗,他们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民营企业家以及来自新闻媒体、群团组织等社会各界的人士。

  他们的职责包括对全市行政审批、政策落实、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行政执法及窗口服务等情况进行监督,重点负责收集反馈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在项目落地、企业生产运营等方面存在的意见和建议,对损害全市营商环境问题线索进行监督举报。

  特邀监督员真能起到监督作用吗?8月7日,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来自安阳市政协的特邀监督员在调研“获得用气”指标时,发现由于房地产项目建筑设计未考虑专业管线的设施安装,导致专业管线无处设置、影响用户使用的现象。

  安阳市营商办在收到该反映问题后,高度重视,立即与该市住建局沟通,经认真研究后,作出同意燃气公司在开发项目的图纸设计方案审查阶段提前介入,保证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切实减少企业的审批时限。

  按照安阳市统一部署,目前,各县(市、区)均建立了以企业家为主体的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全市聘任的320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已经上岗,实现了全市营商环境监督县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