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多个方面。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的多寡,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的经营企业,最终对经济发展状况、财税收入、社会就业情况等产生重要影响。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坚持强监督、促执行、治作风、优环境,采取督主体责任落实、督政策措施落地、督廉洁高效服务,保护市场主体活力、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用靶向监督确保惠企政策落地,点亮优质营商环境的梦想,厚植好营商环境沃土。

见微而知著。古往今来,官有官德,商有商道。商人追逐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而地方管理者加强企业治理、服务人民、维护公平正义在情在理。在各自的权责范围内,双方进行必要的接触,属于合理化范畴,但尤需以“亲”“清”来规范这种接触。无疑,对于优化营商环境一些地方出台的政策措施“很好”,但落实到具体的办事流程又难免让人瞠目结舌,对于企业或是个人办事,要么吃拿卡要,要么拖着不办,要么“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条条框框”太多,让到手的“金娃娃”也会飞走。

进而言之,在一些地方,个别部门的工作人员,遇到自己的事,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遇到企业的事,有好处则帮,没好处则拖;看到企业来求助,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甚至认为“不干事就不会出事”,能解决也不解决,难以解决的更不会想办法解决。这其实是反映了一种畸形的政商关系。对于领导干部和管理部门而言,真正应该做的就是坦荡真诚与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如果存有贪心私心,以权谋私或是搞权钱交易,又怎么能让更多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厚植好营商环境沃土,该出手时就出手。现实中,优质的营商环境好比“裁判”与“球员”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职责各异,应当有底线、有距离。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的态度,既要坦荡真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更不能为了避嫌绕着问题走,要凸显“亲”;而“清”就是公是公,私是私,把为企业服务和个人关系分清楚,不要搞得亲亲密密、卿卿我我。为此,净化营商环境得严格遵循主体法定、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原则,划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创新监管体制机制,消除监管盲区。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优了,不仅可以招财来,更会引才到。由是观之,在从严从实的新形势下,有权不能任性了,需要坚持不懈从严治党,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力扫敷衍了事、拖拖沓沓、庸碌无为的痼疾,给一方发展注入强劲活力。要以从严治党为抓手,从小处着眼,从基层抓起,把“亲”“清”要求落到实处,让政商关系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