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利好频出 精准滴灌(引题)

纾困政策“解渴”中小企业(主题)

近期,围绕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一系列“暖企”实招频频推出、加速落地。

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和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的措施。

  以国家政策精准“滴灌”中小企业,这并非今年首次,中小企业为何受关注?哪些企业将更多受益?

  惠企政策及时精准

  11月18日,李克强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专门关注到中小企业,明确提出要“支持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和创新升级”。1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提出了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的九大举措,其中商务部按职责分工承担了推动缓解成本上涨压力、着力扩大市场需求两项举措中的相关工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表示,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小企业正常经营面临多重挑战,因此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纾困,全力确保其能更好地在稳增长、保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在全国4600多万家企业主体中,中小企业占比高达90%以上,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对于中小企业当前的生存状况,刘向东认为,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面临多重挑战,既有市场需求萎缩、订单不足和物流受阻等困难,也有前期上游原材料价格高涨、用工难用工贵、应收账款回款慢和投融资受困等突出问题,部分地区停电限电等因素也带来不小冲击,倘若不能保持正常的经营和现金流,中小企业的经营将不可持续。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任兴磊亦坦言,现在国家推出纾困中小企业的举措为中小企业带来一场及时雨。一方面世界经济下行趋势持续,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小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尚不稳定;另一方面,尽管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国内消费和出口两大驱动力陆续回升,但中小企业仍受到成本上升、融资困难、投资后劲不足、生产经营压力加大等诸多问题的困扰。

  “专精特新”获重点扶持

  “国务院新推出的中小企业纾困帮扶举措涵盖了资金、市场秩序、用工对接、用能成本、金融支持等方面内容,非常精准。”刘向东分析说,此次政策的特点是实招多,比如提出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促进大型企业扩大向中小企业采购规模、鼓励班轮公司推出中小企业专线服务、用好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以及用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等,可以精准有效地扶持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刘向东预计,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中小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降低运营成本和拓展发展空间。“各地在执行中要因地制宜地压实各方责任,切实把中小企业运营困难摆在突出位置,助其渡过难关的同时,也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国际商报记者发现,“专精特新”是今年以来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重点领域。比如今年1月财政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在5年内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3月,银保监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金融解决方案;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月,北京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市,“专精特新”成热词。11月以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均受到重点“关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许英杰表示,“专精特新”企业指的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就业、税收等方面作出了贡献,而且对推动创新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政策中受到重点支持。(记者 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