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中共上海市松江区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松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综合经济实力持续走强,GDP总量是“十二五”末的1.6倍,绝对量年均增长10.5%,连续71个月保持正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是“十二五”末的1.7倍,年均增幅12.4%;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4.59%,高新技术企业1755家,是“十二五”末的3.7倍;专精特新企业544家,是“十二五”末的6.5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7%,PM2.5浓度均值比“十二五”末下降48.4%。
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从大国重器到前沿科技,从传统产业到高新材料,松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实绩。
破釜沉舟,向改革要活力
时针拨回2015年,松江出现了工业发展低迷、产业能级不高、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的趋势,经济结构问题也日益凸显,税收甚至一度负增长。
面对如此艰难而又复杂的局面,松江全区上下都在思索如何破局:松江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不能再走吃土地财政的老路,要从土地要素转为科创要素驱动发展,必须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机遇转换思路,将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先进产能倾斜配置,以创新带动突破性增量。”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和全区干部一起开展思想大讨论,最终统一认识,坚决摒弃对房地产的依赖,推动松江全区调整出上千亩土地,优先用于先进制造业发展。
上海松江在唯GDP的喧嚣中先踩了一脚刹车。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忍一时之痛,拒绝“高速”诱惑。“这就好比‘公鸡’与‘母鸡’的关系。房地产是‘公鸡’,只能一次性消费;实体经济则是‘母鸡’,可持续‘下蛋’。”程向民认为,房地产对经济发展有阶段性作用,但政府过于依赖房地产经济,会造成区域内人口过密、配套不足、交通堵塞等“城市病”。
当时,松江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格每亩3000万元,工业用地每亩仅100万元。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松江花大代价支持头部企业发展。世界知名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在松江落户,随着业务规模不断增加,公司开始为空间不足而苦恼,一度考虑外迁。了解情况后,区里想方设法为企业在短期内协调落实了用地指标,连人才公寓都一并解决。此后几年,库卡的发展进一步提速,对松江的认可度也陡然上升。此后,公司索性把销售总部搬到了松江。
松江发展实体经济的态度与行动赢得了产业界的信任,一大批百亿元级项目纷至沓来。“十三五”期间,松江区工业固定投资年均增速高达35%。目前,该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排名上海市第二,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63.1%。值得一提的是,与“十三五”之初相比,制造业税收占比从35.9%上升到最高48.5%,房地产税收则从最高时占到近“半壁江山”降至20%左右。
转型中的松江,摆脱了对投资、房地产、重化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产业结构巨变,经济结构和质量效益持续向好。大飞机、量子卫星、TP1200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上天入地,蓝天梦、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等新兴产业梦想成真。
产业集聚,向创新要动力
11月26日,上海市松江区临港产业园区,“G60星链”产业基地开工,一期工程将建设数字化卫星制造工厂、卫星在轨测运控中心、卫星互联网运营中心等。其中,卫星工厂的设计产能将达到每年300颗,单星成本将下降35%,预计于2023年投入使用。“十四五”期间将形成产业规模超200亿元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应用生态。
该项目将依据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性强的特征,以全球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建设运营为抓手,通过产业生态打造、专业化孵化、多产业融合、创新要素集聚等手段,带动卫星及部组件研发制造、通导遥终端与网络设备、网络运营和卫星运维、行业应用与增值服务等产业发展,形成资源集聚、展示、研发、应用落地为一体的卫星产业综合发展新模式。
未来,“G60星链”产业基地将围绕卫星装备制造主链条,推进卫星互联网领域高端资源的集聚、整合和优化,构建规模化高端制造、卫星网络运营、相关产业衍生培育孵化等协同的多层次产业布局形态,打造全国性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高地,为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先行先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具有国际国内引领效应的“天地一体、万物互联”卫星产业标杆示范。
此外,松江还进一步聚焦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科创策源能力显著增强。G60脑智基地、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中科院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上海低碳研究院等一大批重大研发平台集聚,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等体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在AST大硅片、光刻胶、新型发动机等“卡脖子”领域和颠覆性技术方面也实现突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策源地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率先形成良好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围绕“6+X”战略性新兴产业,海尔、腾讯、正泰智电港、顺络电子等一大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和头部企业落地,集成电路领域聚集超硅、豪威、新阳、移远通信、台积电等重点企业121家,人工智能领域聚集科大智能、库卡机器人等重点企业842家,生物医药领域聚集昊海生科、复宏汉霖、同联制药等企业2952家,产业集群增长极效应势头强劲。
去年,松江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中国商飞签署了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战略联盟,实现产业链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无缝对接。在松江区科创发展办的牵线搭桥下,位于松江工业园的科建高分子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商飞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最终,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耐高温真空密封胶带获得认证,将成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配套零部件。
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以先进制造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增长极效应势头强劲。“十三五”以来,松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制造业税收比重明显上升,经济增长基本摆脱了对房地产的依赖。
强链补链,向开放要空间
“秉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长三角沿线合作,高质量发展,成为松江主动的选择。”程向民说。
早在2016年5月24日,在党中央对上海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两周年之际,松江启动1.0版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在松江境内G60两侧,在原有产业基础上,集中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2017年7月,2.0版“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启动建设。2018年6月,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市携手共建3.0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生长三角产业要素“聚合反应”,形成区域发展新动能和区域整体性国际综合竞争优势。
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依托交通大通道,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
为了推动产业链的强链补链,G60深化与中国商飞、中芯国际、腾讯长三角AI超算中心等头部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动形成龙头带动、区域配套、集群落地的良好态势。中国商飞需要大量产业配套,G60科创走廊出面,与G60沿线企业合作,半年内为商飞实现国产化替代新增30%。启动“腾讯G60行”产业链合作,建立400多家九城市企业储备库,持续促成九城市企业成为腾讯“授权合伙人”。
为了实现创新链自主可控,把先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松江布局了一批国家实验室、集聚一批帅才型科学家。一批基础前沿的科研机构成功落地松江,包括G60脑智科创基地、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上海低碳技术研究院、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和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等重大研究平台与科研院所,以及腾讯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等全球顶尖数字研究室。
更重要的是,G60建立“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机制,做实G60创新研究中心,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互认;科技成果拍卖常态化,让科创要素走向自由流动。而松江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联动和上海西南五区携手共建产业链创新链联盟的“中心节点”。
与此同时,在产业实施过程中,松江积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跨区域高效协同发展。据介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建立“1+7+N”产业联盟体系,建立产业联盟14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11个,集聚头部企业1470家。
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赋予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战略定位,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重要创新策源地。
今年3月,G60科创走廊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短短5年,在G60两侧松江段,一大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和头部企业落地,先进制造业拔地而起。集成电路重点企业纷至沓来,生物医药企业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