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真正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推动;二是牢牢把握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七年来,北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一核两翼”空间布局加速形成

“一核两翼”指什么?“一核”就是要充分发挥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两翼”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共同构成北京新的两翼。“一核两翼”空间布局现在已经加速形成了。北京市“四个中心”的定位清晰之后,就是要疏解非首都功能,而这“两翼”是非首都功能的两个集中承载地,只不过二者的承载功能有所区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个功能定位: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和北三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的关系非常密切,现在通州和北三县都是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通过实施规划,现在北三县日均到北京的通勤人数约10万人。且通州在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都发展得非常好,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雄安新区定位: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它的定位非常长远,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一定是走创新发展之路,它的模式也一定是城市发展的新样板、新模式。北京对雄安新区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有挂职的干部在那里进行指导、辅导、培训,“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也进展得非常顺利,许多大学的合作协议都已经开始推进。现在雄安新区塔吊林立,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二、三大先行先试领域率先突破

1.产业升级转移

京津冀间产业领域的合作与分工在不断走向深入。政府在产业对接和创新协作方面搭建了很多平台。截至2020年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8600多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1400亿元。这些创新合作大部分是政府搭台以后企业之间不断对接形成的。现在“2+4+N”格局基本已经形成。什么是“2+4+N”?“2”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4”指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分别是张承生态功能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很多特色化专业化的创新平台。现在,这种特色化专业化的平台在40个以上。北京在产业分工方面起了核心的主导作用。从2018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北京法人单位在津冀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1.2万家,天津法人单位在京冀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0.3万家,河北法人单位在京津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0.1万家,分别占京津冀法人单位区域内跨省(市)产业活动单位总量的76.5%、15.9%和7.6%。北京在区域内产业融合中核心带动作用明显。

2.生态环境保护

2014年以来,京津冀地区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危险物排放量虽然在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越来越低。水治理的力度也非常大。2021年永定河第一次实现全线通水。密云水库水源地的很多河道以前看是枯竭的,现在河流非常宽阔,水量非常充沛。总体来说,京津冀地区的水质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数量,总体上呈下降态势。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治理措施,比如河长制、联合执法等。密云水库联合各个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的治理模式值得推广。我们还颁布了很多关于空气污染治理的条例,治理力度非常大,进步也非常明显。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PM2.5的降幅最明显,浓度下降36%。北京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为2013年监测以来的最低值。

3.交通一体化

目前,交通一体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一是公路交通进展十分顺利。2019年10月,阻碍京津冀发展的“断头路”已经全部打通。另外,围绕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速公路大多已经建成,只有少部分在建。比如京安高速、首都环线高速、新机场高速、京秦高速,以及荣乌高速。荣乌高速是从山东的荣成一直到内蒙古的乌海,中间穿过天津、河北。京津冀三地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交通圈”。二是轨道交通发展日新月异。轨道上的大框架基本已经形成,如京雄城际铁路已经完全开通,北京到雄安有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京唐城际铁路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底通车。下一步需要完善的是市郊铁路,以沟通建立起“轨道上的京津冀”。三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新的国际机场为什么要设在大兴?因为机场本身是一个连接国际交往的枢纽和平台。大量的人财物会向这里集中聚集,成为临空经济区。临空经济区可以带动河北、天津的发展,尤其对河北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大。河北有46个县可以直通机场,可见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是推动河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增长极。

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从收入的增长情况看,2015年到2020年,北京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0%以上。增长的幅度比较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来说得到了改善。与通货膨胀的速度比,收入的增长更快更多。天津整体的GDP增长速度比北京、河北要慢,这与其调整经济结构、追求高质量发展有密切关系。但与自身的纵向比较上来看,2015年到2020年,天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增长了40%。河北实际上增长的幅度更大。2015年到2020年,河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2%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9%。也就是说农村收入比城市收入增长快。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中国历史上农民收入比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快的时间并不多、并不长。河北农民收入比城市收入增长速度快,与扶贫战略举措有密切关系。

京津冀地区之前存在环首都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00多万。2012年召开党的十八大之后,扶贫力度不断加强。当时主要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对口帮扶,天津和北京对河北的贫困县进行了对口帮扶;二是投入大量资金,北京和天津投入超47亿扶贫资金。另外,还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经过多年来的扶贫努力,历史上第一次率先解决了区域性的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三地密切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力下好协同发展一盘棋。未来,面向“十四五”,北京将进一步增强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