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486646_16456635010431n.jpg

图为韶关市武江科创园,此前是一家破产玩具厂,厂房和宿舍经过微改造成了产业孵化创新中心(1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 摄


一度废弃的红砖厂房建成智能管控平台,钢铁厂区附近新建的加氢站投入运营,防灾减灾项目厂房正紧锣密鼓施工……1966年建成的韶关钢铁厂、如今的广东省韶钢产业园近期多了不少新的产业项目,以高炉、厂房为主的生产型厂区正向产业集聚的现代化园区转型。

  韶钢的变化是曾经的“华南重工业基地”广东韶关寻求转型突围的缩影。《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研发现,通过“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等改革举措,韶关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在补链、强链中激发新活力,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等“新赛道”上产业集聚也初显成效,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突围中觅得新机。

  盘活存量老工业基地“二次创业”

  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的韶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布局了大批工矿企业,曾被誉为“华南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后,受产业布局变化等因素影响,韶关众多工矿企业闲置了大量厂房和土地,于2011年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意味着不能再“吃老本”,生态门槛高、用地约束紧成为困扰韶关转型发展的难题和挑战。

  韶关市发展和改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地处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韶关生态保护红线比例达33.13%,承担着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虽然韶关土地面积1.84万平方公里、在广东排第2位,但工业用地总量仅占土地面积的0.38%。

  面对难题,韶关实施“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等改革举措,把旧厂房和闲置土地改造为现代产业园区,引进上下游企业,牵引带动传统产业从粗放、低技术水平、高消耗转向集约、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力求实现“二次创业”。

  “过去很多工矿企业闲置大量旧厂房和土地,把这些低效低产的用地利用起来,既不用更换工业用地的性质,在不新增用地的前提下腾出发展空间、招来新的产业,还能推动原先的工矿企业转型升级。”韶关市发展和改革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徐永强告诉记者。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韶钢吨钢用地由原来的1平方米减少到0.5平方米,腾挪出来的土地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原先废弃的制氧厂红砖厂房内建成了“钢铁智慧中心”,实现生产和管理的大规模集控。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的“70后”陈永健说,以前炼钢要靠人工冒着高温去铲煤,现在在智慧中心点下鼠标就完成了出钢水。

  记者从负责园区规划运营的广东宝地南华产城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到,韶钢已梳理出约3平方公里的用地,开建钢材生产园区、氢能产业发展区、钢铁产业链发展区等多个功能区。

  “氢能项目一期建成后,可将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资源用于制氢,继而打造氢能创新产业链。”公司总经理冯国辉举例说,产业园区可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助力。

  截至2022年1月,韶关三批“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试点已盘活3563.5亩土地,占可盘活利用土地总量的19.3%;改革试点园区已签约28个新项目,总投资124.2亿元,其中1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2020年至2021年,韶关地区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长近6%,高于全国、广东两年的平均增幅,先后入选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以产招商“虹吸”打造产业集群

  广东省乳源县东阳光产业园区一片空地上,总投资预计达14亿元的璞泰来氟树脂项目正在进行三通一平,投产后产值约100亿元,贡献税收8.5亿元以上。

  这一项目是当地以广东韶关乳源东阳光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商招商”的成果。1998年落户的广东韶关乳源东阳光有限公司拥有电子材料、生物医药、氯氟化工三大产业集群,员工7000余人、年营收超百亿元,是韶关市最大的民营企业。

  该公司总工程师吕根品告诉记者,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而“以商招商”是营商环境有力的证明,市场主体东阳光“现身说法”去传播地方的营商环境,摆脱了传统比拼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方式,而且更侧重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去招商引资,对上下游企业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这种新型招商方式“虹吸”效应正在凸显。短短一年来,乳源就以东阳光“延链、补链、强链”为方向延伸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条,推动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共谋划先进材料产业和健康产业项目21个,计划投资63.05亿元。

  韶关市乳源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张春华说,2021年新引进璞泰来氟树脂项目、禾康精细化工项目、卓特新能源智能制造生产线等多个项目,新增投资33.6亿元,预计新增产值154.8亿元,不仅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还推动了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聚。

  如今,韶关多地产业园区加快发展,集群效应逐渐显现。韶关市发展和改革局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科科长钟小明说,当地已形成产值600亿元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产值10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产值200亿元的现代轻工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大数据、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变废为宝吸引“新赛道”创业团队

  韶关不少因企业关停转而空置的厂区、产区如今“旧貌换新颜”。韶关市武江科创园此前是一家破产玩具厂,武江区政府以区国投公司为主体、以财政资金撬动银行贷款,斥资近1亿元完成资产收购,将约5万平方米的厂房、员工宿舍等改造成了产业孵化创新中心。

  截至2022年1月,武江科创园已引入浩辰医学检测中心、中科细胞质量检测中心、朗科集团等82家高新技术企业。

  “科创园对企业从入驻到开办提供了不少指引,租金也有一些减免,对我们这种初创企业的支持非常大。”2021年入驻园区的韶关市浩辰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健说:“作为粤北区域第一家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我们相信韶关这个市场是值得去深耕的。”

  韶关市武江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刘旭告诉记者,未来将加大科创园对面约105亩村级工业低效用地的收储力度,做好拆迁补偿安置,加快完成土地调规和用地报批手续后出让,继而植入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更多优质科创、文创企业入户武江,打造村级旧厂区升级改造示范区。

  2022年韶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韶关将统筹优化全市园区空间布局,科学制定全市产业地图,按图索骥实施精准招商,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力争到2026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新增一批能支撑经济增长、改变经济格局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韶关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谭秋雁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北部生态屏障,韶关未来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用绿色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继续追求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努力在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探索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新路。(记者 詹奕嘉 广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