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简介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面积3.88万平方公里,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距俄罗斯边境线211公里。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对俄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区域优势
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
沿边近海,是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牡丹江市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是中国距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最近的地级市。近年来,牡丹江市依托交通纵横、畅达国内外的通道优势,全力打造区域交通枢纽中心,4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3950万吨、过客能力2200万人次,开通的“哈绥俄亚”陆海联运大通道与俄远东“滨海一号”实现对接,内贸货物入境港口达到16个,有利于企业更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中。
资源富集,是要素完备的现代产业集聚地。牡丹江市建有国家进口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石墨处于全国资源集中区,已探明储量超过5000万吨,大理岩、油页岩储量居全省首位;18所大中专院校每年毕业生2万人,为战略投资者来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要素保障。近年来,牡丹江市培育了“菌菜牧林”特色产业,绿色食品、林木林纸、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
生态优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市拥有9个国家森林公园、9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和9个自然保护区,有镜泊湖、中国雪乡等景区景点450多处,森林覆盖率达到65%。2021年,牡丹江成功承办了第四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心推出的5大主题、29个重点项目、66条精品线路,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打卡地。
底蕴深厚,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英雄之城。商周时期的莺歌岭文化、盛唐时期的渤海国文化、清代宁古塔文化以及开发北大荒的知青文化在此传承交融。这里是八女英烈战斗过的东北抗联重要战场、是人民空军的起飞地、是中共六大代表走过的红色国际通道,人文精神十分浓厚。
八大产业 协同发展
目前,牡丹江市拥有优先发展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四个正在壮大崛起的优势主导产业,八大板块强势崛起,协同发展,硕果累累。
一是数字经济产业。牡丹江市拥有世界公认的发展大数据产业“黄金纬度”、富集冷凉资源、跨境陆地光纤接入端口、海洋卫星地面接收站等优势资源,获批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国家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建成以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呼叫客服产业园、华创文化产业园、数字经济孵化产业园为主体的“一核三园”,吸引了58科创、西安三元、汇众腾达、携程等知名企业入驻,是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理想之地。
二是生物经济产业。牡丹江市北药资源富集、医药产业基础较好,有野生药用植物500余种,年贮量20万吨,人参、黄芪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26万亩。现有友搏、黑宝、灵泰等医药企业25家、药品批准文号506个。
三是冰雪经济产业。雪城牡丹江市有驰名中外的中国雪乡、神秘壮观的镜泊湖冰瀑、北国名片林海雪原等著名冰雪旅游资源。冰雪运动基础扎实,先后涌现出李琰、王曼丽、高亭宇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冰雪运动参与率极高。冰雪装备根基非常深厚,冰雪装备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已具备国际化合作的潜质。
四是创意设计产业。近年来,牡丹江市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搭建了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打造了一批品牌项目,培育了新文创产业集群。与阅文集团合作举办网络文学创作峰会,与央视合作举办首届“国家品牌计划”峰会、央视广告论坛;与字节跳动、中国演艺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建立国内首家live(直播)学院;与快手科技合作开发政务直播矩阵;与当当集团合作开发线上“牡丹江文学馆”;与喜马拉雅合作建立音频制作基地。
五是绿色食品产业。牡丹江市地处北纬45度黄金奶源带、黑土带、玉米带,是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世界黑木耳之都,果菜对俄出口占全省70%左右,年俄粮回运20万吨,绿色食品年加工总量在100万吨以上。
六是林木林纸产业。牡丹江市建有国家进口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每年从俄罗斯进口木材近700万立方米,占全国1/5、全省4/5,建成黑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林木产品检测中心和14个木材加工基地,聚集了恒丰纸业、好家木业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林木林纸企业,是亚洲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国际木业之都和全国特种纸卷烟辅料生产基地。
七是装备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是牡丹江市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多个领域产品技术和质量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富通空调、鑫北方石油钻具、中车铸业、森田特车等业内知名企业。
八是新材料产业。牡丹江市有大中型矿床81处,石墨、大理岩、油页岩、耐火粘土储量均居全省前列,是世界硬质材料之都、国家特种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政策叠加 营造最佳投资环境
近年来,为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牡丹江市不断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不仅通过“改革+提速”为营商环境再加码,还通过提升政务服务、监督评价等手段促进全市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努力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尊商的最佳投资环境。
一是项目落地再提速。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就近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确保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项目不停工、能干多快就干多快。
二是服务企业再提质。主动当好企业和项目的“服务员”,开展“六必访”,强化“点对点”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要素保障再提效。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切实解决企业水、电、气、运、工等要素需求,确保项目审批、资金支持、要素保障无缝衔接,保障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