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江苏各地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企业产能饱满,工业园区日新月异,处处生机勃发。今年1—8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其中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765个,同比增长16%,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5.7%,投资“主引擎”动力依然强劲。
营商环境是投资“风向标”、发展“晴雨表”。作为全国最早一批为优化营商环境立法的省份,我省连续三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连续三年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全省“1+5+13”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持续升级政策供给,让江苏营商环境的“梧桐树”愈发枝繁叶茂,投资者在江苏兴业有信心、发展有前景。
加“力度”,打造要素资源“强磁场”
招聘人员变身直播间“推销员”、求职者“一键”下单找工作,4月11日,“宁聚英才 共赢未来”首场南京重大项目企业直播带岗活动开启。来自南京的57家企业、613个岗位,纷纷向大学生们抛出橄榄枝。
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关键靠创新,基础在人才。为了让营商环境与人才环境实现“同频共振”,8月初,省人社厅印发《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打出政策“组合拳”。在人才强企方面,赋予企业特别是重点民营企业更多的人才举荐权、职称评审权,探索建设“人才特区”,为企业集聚一批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急需紧缺人才。
“优良的营商环境,应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在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垠坤长三角产业创新研究院首席专家丁宏看来,要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以提振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3月末,江苏无锡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我省首批数据产品完成交易签约。作为无锡首家、全省第三家综合数据要素交易平台,该公司承载着数据确权、数据产品发布、数据产品定价、数据产品交易等功能。
这是我省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生动缩影。“与商品市场相比,江苏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充分,还存在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荣锦介绍。聚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要素领域,去年我省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为江苏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指明方向,加快我省“大市场”向“强市场”转变的步伐,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以前项目审批程序多、耗时长,现在不到一天时间,五证全部到位!”镇江扬中的江苏福达特种钢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元忠感慨道。
让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7月,省政务办、省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重大项目建设审批“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达效,让企业“少走路”、实现“零等待”。
增“温度”,破除市场主体“中梗阻”
持续不断的疫情,让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被迫按下“暂停键”,人流、物流一度停滞,经营成本持续攀高,成千上万的市场主体生存渐趋艰难。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在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看来,信心从哪里来?一是从市场主体自身,从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上来;二是来源于政府系统性、及时跟进、无微不至的支持。
从此前的“六稳”“六保”相关政策,到“苏政50条”“苏政30条”,再到今年先后出台的“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两年多来,江苏推出一揽子惠企政策,一系列温暖贴心的举措给市场主体注入了发展信心。
受疫情影响,省重点物流企业——江苏神龙集团面临业务量下降、运输成本增加、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正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盐城市盐都区税务部门主动送政策上门,帮我们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194.2万元,解了燃眉之急。”神龙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徐佩生说。
除了大规模留抵退税,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也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提高了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去年,我们共享受各项税收优惠减免110余万元。”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深有感触。
减税降费是对各类市场主体直接高效的纾困、助力举措。今年以来,我省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税费政策支持体系,充分释放“退、免、减、缓、降”政策叠加效应,及时将“真金白银”送进企业的“钱袋子”。至8月底,全省累计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3500亿元。
含金量满满的政策,是一场场“及时雨”,更是一剂剂“定心丸”。徐州实施出口额30万美元以下企业免费投保政策,不断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淮安对赴市外招聘的企业提供经费支持,稳用工、保生产;扬州对疫情期间为稳定全市产业链供应链作出贡献的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安排专项资金……做好营商环境“除法”,清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中梗阻”,为江苏企业、产业“施展拳脚”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
提“精度”,刷新政策红包“含金量”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国最高,入选“国家队”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全国首位,13个设区市全部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榜单……对于江苏来说,制造业是发展优势所在,也是经济命脉所系。
培育“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我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举措》《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今年上半年,我省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外资大省”江苏用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实打实的政策举措,赢得外资外企的“信任票”。
面对疫情影响,今年年初我省印发《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引导全省有条件的外资企业扩大利润再投资规模;商务部门建立外资补链延链强链专班,梳理完善了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全力确保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我们对在江苏投资充满信心。”自2004年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以来,默克制药已在苏州、无锡、南通投资布局,默克中国总裁安高博表示,将继续在江苏投建医疗器械制造基地和高端半导体材料一体化项目。
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出台国际性的人才职业资格认定办法,推出首批57项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的目录;苏州片区内主动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贸易投资和运输便利化等方面率先探索;连云港片区打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立国内首个海关海事联合查验中心……成立三年来,三个片区开展差异化探索实践,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沉甸甸的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近者悦”“远者来”,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单”令人振奋:我省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在25个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中,苏州、南京、常州、无锡名列其中;至8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1385.6万户,同比增长3.8%。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助力市场主体发展,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支撑。(沈佳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