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的《中国面临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报告摘要(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定期对国家面临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进行评估。2017年、2022年中国先后开展了2次国家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工作。2025年,根据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各相关部门、行业自律组织、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等对中国面临的洗钱、恐怖融资风险开展了第三次评估。
《报告》指出,综合分析洗钱威胁、金融行业和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漏洞、特定领域洗钱风险、国家反洗钱控制措施,中国面临的洗钱风险为中等水平,与2022年基本持平。
关于金融行业洗钱风险水平,《报告》显示,银行业资产规模大、业务种类复杂、客户群体广泛,面临的洗钱威胁较高。自上一轮评估以来,银行业务整体规模不断增长,账户数量和汇款业务量均有所上升,业务场景不断丰富,行业固有风险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非银行支付业能够提供大规模、快速的资金流动渠道,面临较高的洗钱威胁,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突出的情况下,非银行支付机构基于线上的业务模式使其固有风险进一步提升。
《报告》提到,在贵金属和宝石行业,黄金因价值高、流通性强、易携带隐匿的特性,在零售、回收环节易被用于洗钱。近年来,大型黄金零售商风险合规意识有所提升,逐步完善反洗钱控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