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

  当灯光渐暗,全场目光聚焦在舞台中央。随着三台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2轻挥手臂,沉重的敲击锤精准落在出土于南越王墓的青铜句鑃八件套上。2000年前的古乐器敲响“彩云追月”的清亮旋律,正式揭开此次文体展演的序幕。

  “这一声,既是文化与科技穿越千年历史时空的梦幻对话,更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交汇共生。”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谈及这一幕时仍难抑激动。

  这场全球瞩目下的惊艳呈现,不仅直观展示了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更用硬核实力印证了中国人形机器人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这份亮眼表现的背后,是团队无数个日夜的技术攻坚。从接到表演任务那一刻起,谭旻深知,此次任务的挑战远超预期。

  谭旻介绍,青铜句鑃作为古乐器,其音准音域的表现对演奏者的敲击位置、力度要求极高,需多次变换力度才能呈现细腻旋律,“别说机器人,未经培训的人都难以驾驭”。更具挑战性的是,分别代表粤港澳三地的三台人形机器人,既要完成各自演奏部分,还需实现精准协同。然而,在庞大的舞台环境中,万人场馆内的复杂通讯信号、灯光及LED大屏闪屏,都可能影响人形机器人定位,对人形机器人协作带来多重考验。

  为攻克这些难题,团队对人形机器人技术进行了专项升级,用硬核创新成果来契合全运会执委会和开幕式总导演组对技术与美学的双重追求。

  大量仿人仿真模拟,让人形机器人演奏形态更贴近人类;依托全自研类人眼双目视觉系统,搭配手眼标定、运动学标定等核心技术,让机器人实现毫米级敲击和毫秒级响应协作。

  “每次敲击正负误差不超过2毫米,协同误差控制在2毫秒内。我们还搭建了结合人体动捕数据作为先验知识的强化学习模型,在彩排中反复训练,确保每次挥臂幅度都契合乐章节奏。”谭旻解释道,在开幕式结束后,这些精准控制技术还将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化突破铺路。

  这正是广东机器人产业链协同的生动注脚。从“炫技”转向“落地”,离不开从核心技术攻关到典型场景推广、再到产业生态培育的积淀,每一次关键时刻的“大考”,都进一步凸显广东在机器人赛道的核心壁垒与产业优势。

  谭旻介绍,该系列机器人已在比亚迪、吉利等汽车工厂执行智能质检、智能搬运等任务,并与AGV、无人物流车等设备协同提升产线效率,应用覆盖智能制造领域。基于在人形机器人精细化操作、重复性劳动执行、人形机器人群体协作、智能化操作平台搭建,以及L4级无人物流车等多智能体协同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除开幕式外,优必选机器人还作为服务机器人参与了赛事颁奖环节以及赛事嘉宾接待及展示工作中。

  “此次亮相只是起点,未来我们将拉动上下游生态,为广东乃至大湾区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注入动力。通过在商业探索中聚焦以人形机器人作为提升智能的最佳形态,助力人工智能迈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谭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