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已经得到全球企业的认可,而进博会则为这些企业观察中国市场的动向打开了一扇窗。
今年进博会上,多家欧洲企业和参展商都表示,中国市场的大门正在“越开越大”,为消费品品牌提供了发展机遇。

新生代消费人群崛起
LVMH集团旗下轩尼诗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arles Delapalme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被进博会的规模以及活力所震撼。“中国是轩尼诗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也是轩尼诗高端产品线的购买主力市场。”Delapalme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还表示,中国消费市场的多元化为跨国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尤其是新生代消费人群正在迅速崛起。“作为消费品牌,需要深入这些年轻人的活动场所,观察他们的消费习惯和需求,这也是我工作的重要部分。”Delapalme说道。
近年来,轩尼诗加大对中国电商等渠道的投入布局,并推出融合中国本土文化元素的产品线。据Delapalme观察,中国年轻人喜欢文化属性较强的消费品,倾向于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消费。“作为一个拥有260年历史的法国品牌,轩尼诗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融入中国的文化,吸引新的消费人群。”他表示。

参加了多届进博会的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表示,当他站在展会现场时,依然被进博会的宏大规模、蓬勃创新和旺盛活力深深震撼。“进博会作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可以说既是世界经济通向中国经济的入海口,也是中国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他说道。
欧莱雅近年来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尤其是对科技美妆领域的投资,包括在苏州启用集团首个智能运营中心,提升供应链灵活性和能力;投资颜术医美,抢抓医美赛道新机遇。
今年进博会上,欧莱雅(中国)将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正式揭牌成立“皮肤科学联合实验室”。这一实验室的成立,将打破美妆产业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壁垒,让临床研究成果更快转化为美妆创新产品。
新兴产业的重要投资目的地
德国斯图加特市长弗兰克·诺佩尔(Frank Nopper)今年率领多家德国企业代表参访进博会。诺佩尔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斯图加特是德国汽车制造重镇,近年来也开始发展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新兴科技领域。
“上海进博会为德国企业和德国产品提供了一个了解并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平台,德国不仅有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例如博世公司就来自斯图加特;德国也有先进的医疗器械产品,能为中国巨大的健康消费市场提供解决方案。”诺佩尔说道。

德国医疗器械公司Meidrix首席执行官Michaela Noll是此次随斯图加特市长团访问进博会的企业代表之一。Meidrix于2018年被中国企业美德实投资,并将该公司的一款骨胶原再生产品引入中国市场。Noll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运动医学和医疗康复市场潜力巨大,为Meidrix这样的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期待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将更多健康产品引入中国市场,并让更多中国患者了解软骨再生技术。”

德国斯图加特会展集团总裁普兰浩(Roland Bleinroth)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进博会是一面镜子,映射了经济的走向,跨国企业在这里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酝酿的机遇,洞察消费演进的趋势。参加今天的开幕式,中国传递的最为明确的信号就是开放是一种双赢,中国仍将成为大量德国企业投资的目的地。”
普兰浩还称,据他观察,中德双边投资仍然活跃,近年来已有不少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德国公司出海欧洲市场,也有德国公司被中国企业收购后,将产品在中国迅速实现本地化生产。“这种双边投资的趋势将在进博会的效应下长期持续。”他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