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成都10月30日电(记者袁波)2025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成都老年健康发展年会配套活动——银发政策论坛29日在成都温江中国太平·芙蓉人家举行。来自知名高校、行业协会、标杆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业内专家,围绕银发政策核心议题开展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分享,专家建议持续构建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图为银发政策论坛现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滕飞在致辞中表示,学院长期关注人口经济相关的重要议题,依托多个交叉研究平台,持续开展包括银发经济在内的诸多重大课题研究,并通过前沿的学术创新反哺教育教学,服务社会发展。在当前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阶段,成都的银发经济实践有不少先行先试的经验,有着政策实践和产业引领的巨大潜力。本次论坛旨在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银发政策的研究、制定与评估提供借鉴,为应对人口结构转型下的银发产业注入动能。
四川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秦麒瑞从政策背景、四川实践、未来方向三个维度深入解读了四川省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规划布局与政策支持。他表示,四川省构建“7+N”产业体系和“3+12”区域布局,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出台《四川省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形成了目标明确、产业清晰、布局合理、路径具体的发展蓝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四川路径。工作方案明确成都市、攀枝花市、凉山州三个主要承载地和12个协同发展地,形成核心引领、多点支撑的布局。成都市作为核心引擎,全面发展七大产业,重点建设锦江区、温江区、武侯区等银发产业园区,力争成为国家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落户地。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一方面要把握政策方向,另一方面是能不能设计更好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包括要不要扩容,投资标的要不要更广泛?这些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是未来比较重要的方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向昊天说,此外,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的互动也是很重要的政策问题,因为这也会影响未来商业保险的顶层设计。
中国工商银行养老金融部系统推动团队的处长卢海洋介绍了工商银行在养老金融工作中的实践,工商银行已构建了一套养老服务方案、两个服务阵地、三支养老服务队伍、N种养老服务产品的“1+2+3+N”养老服务体系。他建议养老金融机构一起坚持政策引领,坚持普惠利民,提升服务覆盖度,持续加大对养老金融的资源投入力度,打造养老金融的服务生态,构建长效发展机制,推动合作共赢。
在圆桌对话环节,围绕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向协同,多位专家聚焦银发经济现实突围、寻找供给侧改革的交叉点这一核心主题,围绕安全底线、商业模式共生等分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业内专家认为,银发经济是“朝阳产业”,是机遇。未来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发力,将规划图转为实景图。对政府而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银发经济专项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让政策、资金、信息直达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养老服务、康复辅具等领域形成标准。对企业而言,建议把握三个方向:一是科技赋能,积极投入适老产品的研发。二是特色发展,结合各地资源打造差异化产品。三是服务下沉,将优质养老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解决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需求。对社会而言,各界力量应携手共同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共同推进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