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29日电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2024年地方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5.52%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9月29日发布的2024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年度报告显示,地方养老基金2024年投资收益额1056.88亿元,投资收益率5.52%。社保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保基金会坚持并持续丰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审慎稳健开展投资运营管理,忠实履行好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主体责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营造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更加良好环境
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于9月27日-29日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大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积极进展,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贡献了重要力量。中国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并通过全面放开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的限制,支持特斯拉、雷克萨斯等外商独资企业在华落地经营,支持大众、斯特兰蒂斯、奔驰、丰田、通用等企业与中资企业深化合作。“我国将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支持中外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开展深层次、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加强标准互认、规则对接,为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熊继军说。
·西藏药业:转型再出发双路径发力构建新增长曲线
西藏药业拟以自有资金对Accuredit Therapeutics Limited进行股权投资,投资额为6000万美元,交易之后将持有其40.82%的股权。该事项已获西藏药业临时股东大会表决通过。Accuredit Therapeutics Limited核心资产和主要业务集中于其在国内通过VIE架构控制的锐正基因(苏州)有限公司,后者主要从事基因编辑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西藏药业是西藏首家高新技术制药上市企业。记者从沟通会现场了解到,西藏药业将在进一步明确创新战略转型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项目引进力度,实现内源性增长和外源性增长双路径发力,以新媒体营销与创新药研发为双轮驱动,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实现高质量增长。
上海证券报
·三大动力齐推 机器人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回溯来看,2025年机器人产业链呈现“扎堆”赴港IPO的热潮,既有镁伽科技、凯乐士、斯坦德、卧安机器人、乐动机器人、仙工智能等新兴企业赴港递表,也有双林股份、兆威机电、埃斯顿、石头科技等A股上市公司布局“A+H”双平台战略。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向记者分析称,港交所为特专科技公司(包括具身智能企业)开辟上市绿色通道,大幅降低尚未盈利企业的上市门槛,契合具身智能领域“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具身智能企业仍处于技术验证和应用推广的关键阶段,具备长期增长潜力,预计融资热度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
·“持股过节”成机构共识三季报景气线索受关注
A股距离国庆中秋长假休市仅余2个交易日。每逢长假临近,“持币还是持股”都会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综合机构发布的研报观点,多数券商都对节后市场较为乐观,并积极建议“持股过节”。机构认为,节前部分资金情绪或趋于谨慎,但支撑本轮行情上涨的底层逻辑并未改变。经历9月以来一段时间的震荡、消化后,10月市场中枢有望再上台阶。
·5.5万亿元规模ETF启新局:从“产品供应商”到“资产配置服务商”
据测算,ETF最新规模已达5.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百亿级ETF阵营亦显著扩容,已有115只ETF规模突破百亿元。从当前ETF格局来看,马太效应愈发强化,头部基金管理人掌握近九成市场份额。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ETF品类进一步丰富,行业竞争的重心将从“拼产品数量和规模”转向“拼资产配置服务能力”,一场围绕全链条服务的新较量正拉开帷幕。
证券时报
·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方案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推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经济效益保持向好态势,10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A股板块轮动加速基金净值“跑偏”泄露调仓动向
9月以来,A股市场风云变幻,此前由AI算力一枝独秀的格局被打破,固态电池、机器人、有色金属、游戏等板块轮番登场,市场轮动明显加速。在热点频繁切换的背景下,部分公募基金出现了净值与持仓“跑偏”现象,提前泄露了基金经理调仓换股的最新动向。
·公募规模突破36万亿再创新高权益基金成增长主力
据中基协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8月末,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6万亿元大关,年内第5次创下历史新高。分产品类型来看,受益于8月权益市场的热度以及增量资金的踊跃,担纲规模增长主力的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其中股票基金净值环比增幅高达12.76%。从历史数据来看,单月实现两位数增长亦实属罕见,美股、港股市场的升温也带动QDII基金规模的上扬。此外,股债跷跷板效应再度演绎,8月内债基无论是份额还是净值规模均有小幅下滑。
证券日报
·严监严管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新生态
9月26日晚间,山东美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已退市)均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公司收到地方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近年来,证监会坚持监管执法“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不断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三公”秩序,净化和重塑了市场生态,极大增强了投资者信心,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2025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出炉
2025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出炉。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近日,证监会向证券公司通报了2025年分类评价结果。目前,全行业参评公司共107家(母子公司合并评价),其中评价结果为A类的公司53家,B类公司43家,C类公司11家。A类公司中,AA级公司14家。今年8月份,证监会修订发布《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完善分类评价制度体系。本年度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以《规定》为依据,平稳落实了各项新规定和新指标。据记者了解,下一步,监管部门将重点做好2025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的解读,通过编发监管动态、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引导行业准确理解监管导向和重点要求,提升评价标准的透明度、导向性和公平性,充分发挥好分类评价“指挥棒”的机制作用。
·年内超1300家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相关公告
A股上市公司正密集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吸引人才、提升竞争力。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311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权激励相关公告,而2024年全年这一数量仅为381家。其中,仅9月27日一天,就有北京铜官盈新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等33家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相关公告。从行业分布来看,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科技成长板块。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力设备等行业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