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在热议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时,中国经济已悄然迎来新一轮产业变革——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药,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新三样”。

  为什么是它们?

  全球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国内经济增长逻辑正从传统要素驱动全面转向新质生产力驱动,迫切需要新的战略性产业支撑。

  机器人代表智能制造的根基,人工智能是千行百业的“智慧大脑”,创新药则攻克生命科学的价值高地。三者共同构建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新经济支柱。

  资本早已行动:

  机器人赛道,汇川技术市值超2000亿,北交所多只概念股股价翻番;

  人工智能领域,“纪联海(寒武纪、工业富联海光信息)”与“易中天(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业绩股价双重爆发;

  创新药企业恒瑞医药逼近5000亿市值,百济神州首度盈利。

  全球视角下,中国新“新三样”正从“并跑”向“领跑”迈进:

  机器人已进入第一梯队,人工智能在应用层“并跑”且有部分“领跑”,创新药通过“出海”和合作快速突破。但仍面临高端伺服电机、AI算力芯片、创新药靶点研发等“卡脖子”挑战。

  突破瓶颈需政策与企业合力:开放数据、优化审评审批、加强算力基建、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参与全球标准制定。

  新“新三样”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更关乎国家竞争力与安全福祉。它们正在重新定义中国经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