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地方人大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近年来,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遵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探索方法、积累经验、完善机制,为全市营商环境大改善积极贡献力量、增添动能,更好服务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严格依法履职,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监督工作的重要议题。自《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施行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结合市情实际和各方面意见,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及监督计划统筹谋划、统筹实施,采取多种方式依法监督、持续发力。2023年,聚焦营商环境难点堵点问题,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建立服务企业常态长效机制”“完善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制度”等五个方面的审议意见。2024年,跟踪监督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2025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赴市、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视察全市政务服务一体化推进情况;成立《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组,通过明查暗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检查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情况,促进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职、有效履职。同时,持续推进人大监督“上下联动”,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执法检查,联动县级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审议报告、视察、询问等方式加大营商环境监督力度,促进形成“共同发力、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坚持发扬民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营商环境好不好,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落实联系、走访人大代表工作机制,跟踪督办人大代表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持续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促进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履职、发挥作用。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及市人大代表,先后开展了全市政府及其部门和国有企业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情况、涉企行政诉讼情况专题调研,充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形成调研成果供市委决策参考;紧扣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先后两次召开人大代表专题座谈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促进各职能部门找差距、补短板、优服务,加快建设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强化融入参与,使人大常委会机关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紧扣市委部署和全市中心大局,坚持“监督”和“参与”两端发力,深入落实全市各年度营商环境整治方案和大改善行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抓具体、抓深入,在融入参与中贡献人大机关更大力量。在县(市、区)安全稳定发展督导、走访联系企业等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主任会议成员率领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督导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市场主体培育、园区建设、惠企政策落实等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认真落实重点拟招项目、县(市、区)及开发区招商引资包抓工作,积极挖掘招商资源、收集招商信息、对接目标企业,更加注重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改革发展动能,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