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情况。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玉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管委副主任王磊,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胶州市政府副市长郭晓钟,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邢东亮出席吹风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79869959999_副本.png

为贯彻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工作部署,近期,《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经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正式实施。《方案》结合青岛市实际,将进一步释放港口的枢纽平台作用、辐射带动功能,不断提升青岛现代航运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加快推进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不断提升青岛现代航运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6月21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成立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的通知》(简称《通知》),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正式成立。工作专班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内外航运中心建设先进经验,起草完成了《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一2026年)》,从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壮大现代航运服务业、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优化综合发展环境、凝聚建设强大合力等五个方面,清单化、责任化推进53项重点任务落实,确定了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总体思路和指标体系,明确了未来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方案》的发布实施有助于构建层次更高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体系,标志着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进入了崭新阶段。《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内容。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围绕服务打造山东省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着力构建通达的物流网络体系、完善的航运服务体系、科学的港口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在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点战略链接中发挥重大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目标任务。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不断提升青岛现代航运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明确了“强化航运中心规划引领、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加快拓展航运贸易市场、强化航运金融服务保障、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提升口岸服务功能、提升海事法律服务能力、强化海事人才引进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港口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等13项重点任务,将达到以下目标:

基础设施领先化、航运网络全球化

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新增码头通过能力2600万吨,港口专业集装箱设备自动化率超过55%,专业干散货设备自动化率超过90%,港口清洁能源使用率超过65%;完善综合集疏运体系,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沈海高速、董梁高速主体建成通车。优化拓展海上航线网络,新增集装箱航线15条,新增国际中转通道30条,国际中转集拼箱量年均增长10%;完善内陆港布局,内陆港总数达到56个,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青岛港延伸港区和国际陆港,构建通达全球的双循环陆海物流网络。

航运贸易多元化、金融服务链条化

推进油品混兑、船舶燃供等新业务,争取获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加注资质,船舶交易服务业务规模突破240艘次,交易额超过10亿元,累计培育100家跨境电商海外仓。大力发展航运保险,围绕货物、物流、贸易等港口要素,提高港航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力争2026年航运保险保费收入超过3.1亿元,港口供应链金融业务发生额达到140亿元,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业务发生额达到2500亿元。

港产城联动一体化、口岸通关便捷化

邮轮母港启动区8个项目建成投用,邮轮在青运营航次25个,到访上海、济州、福冈等8个中日韩三国城市,董家口港区大宗商品储运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创新口岸通关物流新模式,深化智慧口岸试点建设,健全服务机制实现船舶“在港零待时”,青岛海运口岸集装箱货物跨境贸易口岸时效、口岸信息化水平、口岸监管环境在全国名列前茅。

海事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化

提升国际海事法律服务功能,建立海事海商案件诉讼与仲裁衔接工作机制,培育100人的律师服务队伍,打造10家海事海商专业律师事务所,促进青岛海事仲裁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海事人才引进力度,累计引进2400名海事青年人才,成立国际航运中心研究机构,建立港航专家库,推动青岛自贸片区国际海员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海员服务保障能力。

数字港口智能化、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化

打通港航物流大数据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共治”数据平台,实现平台注册用户57万人,惠及港航企业2.1万家。促进港航数字产业发展,深化“人工智能+智慧港口”示范应用,开放40余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养不少于500名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形成一批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

保障措施。建立工作推进调度机制,对重要事项实施台账管理,实现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资金补助,用足用好青岛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青岛港离港退税等政策,持续完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政策体系。
强化要素保障,落实土地、用海要素保障,促进土地、岸线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障港口码头、航道锚地、多式联运、临港产业等项目合理用海用地需求。加快打造高水平、多层次海事人才队伍,加强高技能人才、新能源和新业态船员培养,落实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政策,推动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预期成效。到2026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初见成效,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7.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600万标准箱,航线总数达到240条,海铁联运箱量突破255万标准箱,欧亚班列开行规模突破1100列,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超过1900亿元。到2028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下一步,青岛将强化港口基础设施和航运能力建设,聚焦贸易、金融、经济、代理、咨询、法律等领域,全面提升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水平,坚持“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城共荣”,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优化综合发展环境,加快推进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编辑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