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AR新品频出。
目前Meta、苹果、谷歌等海内外龙头均在加速布局AR领域。据媒体报道,Meta预计于24年9月推出新款AR眼镜;苹果正在研发轻量级AR眼镜,并致力于将AppleIntelligence功能引入其Vision Pro产品中。而国内市场也相继推出了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XREAL Air 2 Ultra AR眼镜、Rokid AR Lite套装、谷东科技工业级AR智能终端H4000,联想轻量化AR眼镜晨星G2 light等十余款重量级产品。
尽管目前AR品类基数依然较小,但中国AR智能眼镜市场预计将保持增长态势,今年在电商平台以“AR眼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产品月销量稳定维持在3000台以上,Rokid等头部消费级厂商在新品发布期间的销量也接近10000台。另外,IDC则预测,2024年B端应用市场包括培训(41亿美元),工业维护(41亿美元)和零售展示(27亿美元),C端应用VR游戏,VR视频/功能观看和AR游戏)的总支出为176亿美元。 从这些数据来看,AR产品正在快速融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工作方式中。
2024年,AR行业将迎来新一轮产业变革,硬件迭代的速度将大大加快,而硬件升级又有望进一步推高市场情绪,拉动消费需求,加速产品普及。同时随着AR成像/传感技术进步,光波导片、棱镜、透镜等关键组建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AR行业再次升温:C端眼镜起量、B端应用加速落地
今年上半年,AI 眼镜意外火了。Meta 第二代智能眼镜的热度和销量都远超预期。据Meta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在AI大模型的赋能下,Ray-Ban Meta今年二季度销量达到了102万台,这也意味着搭载AI功能后,Meta Ray-Ban销量呈倍数增长。
在Ray-Ban Meta取得显著成功后,AI智能眼镜市场迅速升温,成为科技界的新宠儿。据东莞海关最新数据披露,今年首季度,东莞市智能眼镜出口量激增,总价值高达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实现了惊人的508.5%增长,彰显了这一领域的蓬勃生机。
深入行业内部,品牌工厂的盘点与XR(扩展现实)领域从业者的第一手资讯相互印证:目前,供应链上已有超过20个知名品牌积极投身于AI智能眼镜的研发与生产,而加上那些正积极寻求融资支持的初创团队,总数预计已突破50个,这一数字很可能还在持续增长中,预示着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对于AR(增强现实)行业的从业者而言,AI智能眼镜被视为传统眼镜向AR/MR眼镜转型的关键过渡形态。随着端侧AI技术的日益普及与深入应用,AR智能眼镜正逐步展现出其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西部证券分析师单慧伟对AR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他指出,随着产业链上下游的积极布局、技术路径的不断成熟以及端侧AI技术的强力赋能,AR眼镜的出货量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而市场反馈亦验证了这一趋势。根据维深信息wellsenn XR的调研和跟踪统计,2024年二季度全球AR销量为10.8万台,预计2024年全球AR销量为55万台,增速为8%,BB观影类眼镜增速放缓,增长看点主要来自于AI+AR类眼镜,预计2024-2025年将是行业发展的新变量。
回顾从PC到智能手机范式转移的历史,乔布斯在离开苹果的十四年间让他得以跳出苹果初创时期的极客思维框架,对大众消费者的需求与偏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加速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如今AR眼镜正站在类似的十字路口,消费者既渴望拥有强大功能的智能设备,又希望这些设备在外形上能够简约、时尚,易于融入日常生活。打破极客文化与大众消费之间的界限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确定性未来。
光波导技术、轻量光机引擎技术、以及微显示屏技术共同构成的轻量AR眼镜硬件显示技术。然而功能丰富常伴设计复杂,难以满足大众审美。目前,AR眼镜的最大瓶颈在于光学技术,它关乎显示效果、舒适度及佩戴体验,如视野、清晰度、色彩及畸变控制。轻薄便携与人体工学设计是行业待解难题。因此,AR眼镜的未来发展将高度依赖光学技术的不断突破。
另一边,B端市场的转变也正在悄然加速。
作为“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AR技术得到了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指引,明确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产业扶持、场景应用到区域布局,一系列政策措施正有力推动着AR产业从初期的商业试点阶段向全面规模化发展。
据了解,作为国内工业级AR领域的代表企业,谷东科技凭借七年的投入,终于在去年迎来了盈利的拐点。工业场景有着对于直接感知和即时判断、高效解决企业业务痛点的高要求。这种独特的行业需求,不仅构筑了坚实的行业壁垒,也为谷东科技等先行者提供了抵御后来者竞争的优势。
跟前些年相比,市场早已过了尝鲜阶段,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这驱动工业AR企业构建高效的闭环体系。该体系无缝对接:商务团队评估新需求,研发团队迅速响应优化技术,加速产品迭代,再由商务团队将升级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快速响应市场的良性循环。
另外,随着2024年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大模型和多模态技术的落地和场景应用,工业AR与AI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在诸如海关检查等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传统模式下,检查货物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资料,如报关单、企业商标、价格信息等,过程繁琐且易出错。而谷东科技利用AR+AI大模型技术,实现了对货物的全方位、智能化检查。该技术能够自动检索相关信息,打破数据孤岛,提高信息整合效率,确保检查过程既快速又准确。
光学关键部件成本下探 ,持续推动AR设备“平民化”
AR要被普通消费者接受,价格要素自然不容忽视,通常来说,终端价格在1500元至3000元之间,是很典型的大众化消费电子的水平。据IDC数据,今年以来,AR设备平均售价持续下降至3000元以下。
这一趋势不仅得益于光学显示、传感器、交互技术等关键技术的飞速进步,还显著受益于硬件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AR设备更加亲民化。
深入分析AR产业链,我们可以看到,从上游的核心元器件研发、中游的硬件设计与制造,到下游的内容开发与平台运营,整个产业链正逐步完善并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光学镜片作为AR眼镜的核心组件,不仅提供了丰富而直观的视觉体验,还占据了眼镜整体成本的40%,凸显了其在高度技术集成与复杂成本构成中的关键地位。
厂商在逐渐追求更轻量化的AR眼镜,光波导方案逐渐成为主流。中国企业从 2014 左右开始相继布局光波导技术,逐步进入技术迭代、产品量产阶段,并尝试向 C 端消费者渗透,逐步缩小与国外厂商的技术和产品差距。
从长远来看,在几种光学方案当中,更为轻薄的衍射光波导方案,已经逐步成为行业中公认的终极方案——ToC的消费级AR眼镜,最要紧的是需要更轻薄、外观最友好的方案。多位行业人士表示,半导体的线宽在变小、结构和材料也在变得复杂,半导体的所有趋势,对于衍射光波导都适用。
但与此同时,能达标的高质量光学生产厂商较少且成本较高,因此市场至今仍由少数国外厂商主导,有待更多国内厂商补位。目前衍射光波导主要供应商包括歌尔股份、水晶光电、DigiLens 、谷东科技等。这些光学方案供应商在AR光学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研发实力直接推动了AR眼镜市场的快速发展。
歌尔股份作为国内领先的精密制造企业,不仅在传统声学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更在在衍射光波导领域深入布局,2018年参与SRG衍射光波导厂商WaveOpticsC轮融资并签订光波导元件独家生产合作伙伴协议,2020年建成12英寸晶圆纳米压印衍射光波导自动化量产线, 公 公司已推出多款全彩衍射光波导显示模组,包括30°FOV单层全彩衍射光波导显示模组 Star E等。
水晶光电则以其在光学薄膜、滤光片及光电显示材料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AR眼镜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色彩表现与光线控制能力。其自主研发的光学元件被广泛应用于AR眼镜的光学系统中,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成像质量与用户体验。Digilens是全球体全息衍射光波导的龙头厂商,2019年水晶光电宣布与Digilens合作,作为Digilens在国内的独家授权生产商,2024年5月公司宣布完成波导产线升级,以满足ARGO眼镜市场需求。
谷东科技是光波导领域的创新企业,在B端、G端业务之外,押注衍射全息光波导模组研发生产,近期凭借多款光波导新材料突破,攻克了衍射全息光波导技术瓶颈,打造出兼具轻薄、视野宽广且画质高清的国产AR镜片。今年,公司在杭州建立了光电生产线与研发中心,实现从光学材料研发、光波导模组设计到规模化生产的全面布局,旨在为消费级AR市场带来高性价比新方案。
技术突破引领行业革新,AR企业的创新实践
5 月底, XREAL 推出了一款不能打电话的「手机」Beam Pro,机身搭载了骁龙 6 Gen 1,而Rokid 则选择与主流手机品牌 vivo 进行合作。xreal、rokid等创新企业纷纷将手机作为切入点,探索AR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与此同时,小米、vivo、荣耀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入XR赛道,不仅密切关注产业链的最新动态和技术突破,更通过自主研发,尝试推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AR眼镜产品。
除了产品形态之外,主流厂商均开始尝试将空间计算概念通过不同方式引入产品应用中,结合AI技术的加速升级以及供应链成本下探、结构完善等因素,今年中国AR市场将迎来更大的技术突破。
今年被誉为“AI 教母”的知名华裔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创立了一家名为 World Labs 的初创公司。近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这家公司仅仅成立四个月,估值已超过 10 亿美元。World Labs 的AI空间智能与AR的结合极有可能引领一场新的 XR 技术革命。
传统的单目 SLAM 技术仅依靠一个摄像头来感知环境,往往难以获取全面且深度的物理世界信息,这限制了AR 眼镜在复杂场景下的表现力和交互精度。然而,随着“空间智能”技术的兴起与融合,即便定位轻薄的 AR 智能眼镜或许也能在「空间智能」的赋能下,通过单目 SLAM 技术实现更好的三维感知,而获得更为深刻的识别、理解与行动力。这为单目SLAM技术下的AR眼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另外,在工业领域,空间计算与AR的结合正引领着一场效率革命。围绕空间计算与 AI 大模型能力为基础,以“设备”为中心,构建空间 AI 计算平台。AR企业利用这一技术组合,实现了生产管理的智能化升级、设备维护的精准定位以及员工培训的安全高效。
而专注于AR光学元件的企业,其突破不仅体现在底层技术上,更在于强大的制造能力。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国内AR光学创业公司纷纷探索IDM(Integrat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模式,即集光栅设计、生产制造于一体,形成闭环。这种模式使得企业能够更直接地掌握下游厂商的需求,从而不断优化技术、提升生产良率,确保产品的高品质与竞争力。
在AI突破奇点之后,AR和智能结合创造无数现象级产品的同时,也在构建一个未来“光学视界”。“AR+AI是确定的未来,做到像日常佩戴的眼镜一样形态,通过晶圆级光学技术实现的衍射光波导是AR显示的技术制高点,同时这也是我们目前的主要产品线” 谷东科技介绍道。
另外,国内半导体材料行业蓬勃发展,AR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光刻胶技术作为AR产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国产研发正在加速推进,逐步摆脱对进口的依赖。在这一背景下,谷东科技更是推出了多款新型光致聚合物材料,在多项性能指标上实现了对国际顶尖材料厂商的超越。随着材料研发的不断突破以及国家对新材料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市场对光学材料的前景持乐观预期。
从全球AR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当前市场正处于多元化竞争之中,国内厂商虽在个别元件生产上仍有提升空间,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与市场的持续拓展,有望在未来实现全面赶超,共同推动AR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