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变革和产业升级,对人的能力提出新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要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新型劳动者。中国制造在完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后,正在朝着制造强国的方向开启新一轮变革。也需要看到,当前智能制造的发展距离全面数智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其中,关键的力量就是教育要面向未来,特别是高等工程实践教学需要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赋能”。
8月20日,2024年新质生产力与数智化教育教学创新高峰论坛暨全国3D大赛“龙鼎奖”颁奖盛典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双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数智人才的打造将成为中国制造构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已连续举办17届的全国3D大赛,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将高校的教育教学、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集聚等环节和要素有效整合。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3D大赛聚焦“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智能电车、能源转型、未来产业”等六大细分赛道,通过搭建高校、企业、产业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推动人才、技术、项目、资源等要素集聚,加速创新主体科技成果、教育教学成果落地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急需的“数智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沈旭昆对此颇为认同。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对教育教学带来深刻影响,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3D/XR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使教育教学的应用场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方式已经完全改变。对‘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理念落地,提升数字化创新能力,为国家创新发展和新质生产力打造将作出贡献”。
众所周知,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战场”,面对数智时代的到来,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字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未来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产业变革和教育变革,加强数智化教育教学创新,本次大赛通过从校赛、省赛的层层选拔,最终145支队伍的700余位师生站在全国总决赛的竞技舞台,并针对工业机器人这一热门方向,设立开放性赛题,重点考验选手们面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设计能力。
全国3D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吴忠泽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享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紧紧抓住技术升级的风口,深化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勇当新质生产力创始人,开启科技创新赋能,打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先进产业集群”。
作为中国工业母机领域的领跑者,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告诉媒体记者,“在中国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工业母机是一个核心关键设备,目前华中数控以完全国产化自制并掌握全产业链技术,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广泛应用于3C、新能源汽车、通用制造、风电、激光以及高端重点领域”。
高端装备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细分赛道之一,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和制高点,更是整个产业链的关键与核心,但长期以来受制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发展限制。华中数控作为一家从事中高端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坚定地推动中国工业母机的发展,不断解决卡脖子问题并缩短与国外的差距。这既是为中国制造赋能,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助力制造业的重要举措。
全国3D大赛技术专家委员会轮值主席、中航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指出,“当前中国制造缺芯少魂的局面没有根本性转变,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解决卡脖子的工业软件问题”。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一轮变革的动力都来自科技创新。因此“三维、数字、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就是工业化国家梦寐以求的下一次工业革命。将这些科技创新的能力全集中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都是数字经济的在工业的应用。
目前在构建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是数智化人才的培养体系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部部长钱政告诉记者,北航赶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大潮之前,通过培养模式的创新(本博贯通),以及培养条件的搭建(科教平台),能支撑高端人才培养能力的模式探索,实现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数字化探索和实践。
据悉,本次3D大赛暨大会由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国3D技术推广服务与教育培训联盟、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活动于8月18-20日,通过“赛·展·会·奖”四大环节,以“数智生产力,元创未来”为主题,谋划青年数字人才培养与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