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为17%,吉利为19.3%,上汽集团为36.3%,其他合作公司为21.3%,其他所有非合作公司为36.3%;决定对特斯拉作为中国出口商实施单独关税税率,现阶段定为9%……当地时间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回应称,中方对此坚决反对、高度关切。
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今年7月4日又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征临时反补贴税。与临时反补贴税税率相比,欧盟委员会终裁草案拟定的反补贴税税率略有微调,但并未充分吸纳中方意见,仍坚持错误做法,裁出高额税率,还利用抽样区别对待中国不同类型企业,扭曲调查结果。可以说,终裁草案完全是基于欧方单方认定,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诚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这起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和政治主导行为,无视客观事实,罔顾世贸规则,违背历史潮流,损害欧盟绿色转型进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只会损人害己。
电动汽车是全球化产业。中国电动汽车在世界上广受欢迎,靠的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科技创新和过硬品质,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实现的,绝不是靠补贴来支撑保护。同时,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始终向全球汽车企业敞开大门,各国车企充分享受中国大市场的红利。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在全球主要的出口中心,这里生产的汽车热销亚太、欧洲等地区。2023年,中国稳居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特斯拉在华零售销量超过60万台,同比增长37.3%,全年收入217.5亿美元。除了特斯拉,奔驰、宝马、大众也早已成为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持续加大投资。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国内激烈的竞争、完善的产业链和密集的研发投入上,取得的领先地位是比较优势和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欧方指责的“补贴”。
6月底以来,就反补贴调查问题,中欧双方基于事实和规则,开展了十余轮技术磋商。中方一直本着最大诚意,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与欧方妥善处理贸易争端。在调查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中国业界通过提交答卷、书面评论、听证会陈述意见等各种方式,提供了数万页的法律文件和证据材料,全面、深入地就欧方不合理、不合规做法进行抗辩,并指出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设限将扰乱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损害欧盟消费者利益,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然而,欧方的反补贴调查预设结论,在调查各环节的做法均违背其承诺的“客观、公正、非歧视、透明”原则,也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事实上,没有充足证据表明中国电动汽车对欧盟市场造成实质性损害,欧方对“损害威胁”的认定仅基于猜测,而非双方共同认可的事实。
保护主义没有前途,开放合作才是正道。中国电动汽车发展靠的是真本事,不仅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更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了力量。不少国际人士为中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点赞,但欧盟委员会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如此操弄,短期看似乎占了便宜,但保护的是落后,造成的是多输;长远看只会损害欧盟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影响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变的努力。而且,此举也不符合中欧领导人关于加强合作的共识精神,将影响中欧双边经贸合作氛围,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按照欧盟调查程序,欧盟委员会发布终裁草案并征求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后,将向欧盟27个成员国提交终裁决定,成员国将对终裁决定进行投票表决。今年11月4日前,欧盟委员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欧方应理性行事,与中方相向而行,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加快探讨妥善解决方案,用实际行动避免贸易摩擦升级。(丁戈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