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产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能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殊为不易。
端详这份“中考”成绩单,不少亮点抢眼。比如,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超六成,实现向上新突破;汽车出口继续大幅提升,对拉动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明显。这是国家稳增长、促消费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也是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反映。
不过,在看到亮点的同时,也要看清这份成绩单背后的压力与挑战。面对产业变革加速,以燃油车为主要产品的合资品牌转型缓慢,市场销量持续大幅下滑,经营压力倍增。个别车企利用先发优势,一味“卷价格”,加快抢占市场份额,不仅没能促进国内市场整体销量提升,还对竞争对手、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产生严重挤压。与价格战相伴的口水战、流量战加剧了行业的浮躁,劣化甚至恶化竞争生态。对此,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强有效监管和引导,避免行业跌入恶性竞争陷阱。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得益于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丰富的人力人才资源、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再加上消费者对新技术接受度较高,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高地。对于过惯了舒服日子的部分传统车企来说,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挑战无疑是前所未有的。但汽车产业竞争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比拼道路上的压力,也是动力和潜力;竞技过程中的挑战,也孕育着变局和新局。细读这份成绩单,呈现出的三大趋势有助于车企加深对市场的认识,把握发展机遇。
首先,有发动机的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动力。今年上半年,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11.6%,而有发动机的插混和增程型电动汽车增长85.2%。插混和增程型电动汽车之所以受到市场追捧,是因为此类车型集燃油车的补能优势和电动汽车的智能化优势于一身,既能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又具备出行成本较低的特点。同时,与燃油车相比,在购入时还有购置税的减免。这或许意味着,未来数年内国内插混和增程型电动汽车销量增幅将高于纯电动汽车,甚至年销量会超过纯电动汽车。
其次,高端汽车的销量持续增长,消费升级在汽车产业将继续保持。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的高端乘用车销量完成229万辆,同比增长10.7%,远超车市整体增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近几年换购所占的比例持续走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95后”日渐成为购车主力。此外,包括蔚来、极氪、阿维塔、岚图等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扩大了高端汽车的市场空间。
最后,出口与国际化也是需要把握的难得机遇。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尽管欧美西方国家大搞“脱钩断链”,频筑“小院高墙”,但我国汽车加快出海这一趋势未来将会持续。这是因为我国汽车出口企业以及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且我国汽车品牌车型具有高性价比。我国新能源汽车顺应了全球科技革命、绿色发展的大势,丰富了国际市场供给,缓解了世界通胀压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正在作出积极贡献。随着汽车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加速应用,我国车企创新与市场竞争活力将进一步激发,与国际车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也将得到更大程度提升与拓展,从而持续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共赢发展。 (作者:杨忠阳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