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院门这条古韵悠长的巷子里,山河的辽阔与人间烟火的温馨交织,漫步其中,会遇见白发苍苍的老者,笔走龙蛇,街道两边,城市的摊贩们也在速写描画,细致勾勒,赋予了这片古巷别样的生动与活力。
而在书院门里,有这样一位隐士,他可能和你想象中的多数书法家不太一样。
“这个字写得不满意,不要留。”话还没说完,就把刚写完的纸轻揉成一团丢在一边,他转身走进人群,扑面而来的是正气凛然的风度。
他语调轻柔,语气却十分坚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双洞察世事而又敏锐的眼睛。
常言道“字如其人”,字迹往往能映照出书写者的内心世界与独特气质。
张璐茗先生五岁时便痴迷于书法,儿时就在家乡名噪一时,后师从中国书法兰亭奖· 终身成就奖——周慧珺先生,研习帖学及行草书,至今也练了三四十年,他广收众长,几十载潜心翰墨,各种书体兼长,初从米芾、黄庭坚等,兼颜真卿等名家法帖,习曹全碑、礼器碑、乙瑛碑,融古今名家精华于一身,个性强烈而又不失传统,融古出新,超然卓立,自成一家。
2023年夏,璐茗先生前往西安,途径书院门,浓厚的书画艺术气息深深吸引了他,深耕的想法在那时就产生了萌芽。
“喝酒时看不到璐茗先生,那他一定是在写字。”这是身边朋友对他一致的评价,他说:“写书法的人一定要真,我开心时候写字,悲痛时也写字。”在他的书法作品里,会看到一位侠客时而在山河间自在游走,酣畅饮酒一醉方休,时而拔剑斩苍穹,如龙吟般的剑鸣呼啸,时而在月光下静静独奏,清风明月,抚琴品茗。
璐茗先生虽研习碑帖,却师古不泥,他的隶书既不同于曹全碑的柔和飘逸,又有别于礼器碑的瘦硬刚健,承习乙瑛碑沉着厚重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个性,笔势稳健干脆,清劲秀雅,革新的同时又不失法度。显而易见,这是他铮铮铁骨中的细腻柔情。
正如他本人一样,四十春秋,艺海泛舟,始终字里行间流露的是真性情,既有力道又富有内涵,踏实而硬朗,威严而庄重,不禁让人心生敬畏。他书写迅疾,爽快利落,在痛快淋漓的节奏下,又能在细节上体现转折提按的多变,舒朗得体,气韵生动,非儒者而不可得。
中国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不仅是其深厚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特有符号。探寻其根源,许是因汉字之美,其形态的独特和结构的严谨,更在于其承载了千年文化的厚重与深邃。而毛笔书写的艺术,更是将汉字之美推向了极致,每一笔一划都透露出书写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尽显丰神绰约之态。这种美感更是要求追求书写过程中的自由与表达,从而赋予汉字书写以迥异的美感。
而从璐茗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不拘一格的他,不仅仅是个人情趣的流露和意向的表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尽管每一幅书法作品都展现出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但当我们细细品味那隽秀洒脱的笔锋时,更能深刻感受到他对于作品的完美的追求和个人风格的坚守,而这样的初心始终贯穿于他的创作之中,成为他书法艺术的独特印记。
观其作品,笔触流畅之中又透露出挥洒有力的韵味,每一笔健拔洒脱而又不失飘逸之美。仿佛浑然天成,给人以畅快淋漓的观赏体验,通篇用墨考究,笔锋变化多端,字里行间洋溢着雄浑之气,仿佛能够感受到书法家内心深处的铮铮风骨与情操。
他以书为媒,思接古今,与往圣通心,与先贤对话,他的书法作品以大写的人格成就力透纸背的风骨,博得国内外书友的肯定,许多作品被企业家收藏。
璐茗先生的书法,令人惊叹于其遒劲潇洒的笔触,结体灵秀而生动,笔意奔放自如,宛如江河奔流不息。其运笔之势如行云流水,毫无滞涩,章法错落有序。整体布局完美无瑕,无论是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还是行与行之间的呼应,都达到了极致的和谐与统一,非凡的功底,独创的风格,神、气、骨、肉、血五者合一,令人叹为观止。正所谓字如其人,做人做事有节有度而又旷达豪迈,从容不迫,具阳刚正气之象。
事实表明,璐茗先生已然将人生的涵咏倾注于笔墨之间,化为笔下的文字,泄性情于毫端,凝睿智于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