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安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积极主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促进农田增量、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干群聚合力  守好子孙万代“饭碗田”

大安镇坚决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以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干群同心”“三级联动”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守好子孙万代“饭碗田”。

一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田”,“干部”变“田长”。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压实耕地保护属地责任,设立镇级“田长制”办公室,成立耕保专班,建立村级日常管护机制,形成“纵向分层监管到底、横向分块监管到边”监管网络,让“干部”化身“田长”,全面推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今年以来,大安镇共录入“田长”183名,高质量完成耕地恢复及永农非耕图斑整改任务1600余亩。

二是画好耕地保护“同心圆”,“群众”变身“护田员”。依托“信安家园”品牌建设,创新组建53支“信用+护田员”志愿巡管队伍,加密日常巡田与管护频次,累计2500余名“群众”自愿化身“护田员”,有效调动广大群众保护耕地积极性,将耕地保护监督管理延伸到“最后一米”,构建起党政同责、村级协同、群众参与的“三级联动”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全镇巡田里程达26000余公里。

“小田并大田”   解锁土地增收“新密码”

大安镇按照“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思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探索“小田并大田”,建立自种区与流转区,分类打造“一户一田”“多户一田”模式,把零散土地进行整合流转,形成“1+1>2 ”叠加效应。

一是党建引领,变“要我并”为“我要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镇党委多次召开土地法律政策辅导会议,确保“小田并大田”工作不越红线,建立“科级干部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三级推进模式,镇村干部带头深入农户,帮助算好并田前后收入账、成本账和精力账,引导农户充分认识当前土地碎片化带来的诸多弊端和新模式发展的好前景,承诺不改变农村土地家庭承包政策,保障承包土地权益,给村民吃下“定心丸”,确保成熟一户流转一户。目前,全镇53个村流转耕地近45000亩,耕地流转率达71%。

二是分类施策,变“小零散”为“大块整”。在前期挨家挨户统计土地确权信息、土地种植现状和农户种植意愿基础上,利用农作物换茬契机实施田块互换整合,集中设立自种区与流转区。自种区针对耕种意愿较强的农户采取“一户一块田”模式,将村民自耕零散土地“一块化”整合,实现“田换人不离”,每亩节约农户成本100元以上、增加经营性收入200余元;流转区针对不愿自种的农户采取“多户一块田”模式,将农户零散田块整理成大条田,以签约形式交由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集中耕作、经营,通过“田转权不离”,每年增加财产性收入1000余元/亩,同时“田转人离”增加获取工资性收入机会。通过差异化调田切实满足了村民不同需求,有力推进了并田进程,目前,全镇共计整合自种区18000余亩;流转形成50亩以上大田251块共计4万余亩;10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150余户。

三是高标建设,变“低效田”为“高质田”。通过“小田并大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以往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整平,拆除了田坎沟壑,田间小路得到复垦,每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5%—8%。同时连片推进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建设,实现地下低压PVC管道、机井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地下低压电缆全覆盖,形成了“田成方、路相连、沟相通”的6.5万亩高标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

探索新路径  培育农业服务“田保姆”

大安镇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积极开展粮食作物农业生产托管,创新粮食单产提升技术联合体,以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是按需提供“全周期”“订单式”农业社会化服务。依托全镇120余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集聚大型动力机械260余台、收获机械390余台,建立专业服务团队,为种粮大户提供耕、种、管、收、加工、销售等全程大田托管服务,构建闭环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针对种粮散户不同需求,推出“点菜单式”托管服务,破解种粮散户“缺劳力、缺机具”的难题。目前,全镇实现托管服务面积3万余亩,集约高效、科学管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为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基础。

二是创新成立“农机农艺农资”融合产业联盟。依托镇域龙头农机企业、农资企业和国家级良种基地,创新打造全市首家“农机农艺农资”融合产业联盟,通过良种培育、良机配套、施以良法,建立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创新联合体,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相融合。经山东省农科院、农技站和农机技术推广站联合专家组现场测产,“农机农艺农资”联合体试验田玉米单产提升20%,粮食产量和品质大幅提高。

三是发挥科技赋能优势助力节本增效。将先进技术和智慧农机装备导入农业生产,加强农业科技转化应用,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同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度融合。如使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将药液高密度、高覆盖地喷洒到农作物上,每台机器每天可完成1200亩地,节省传统人工劳动力120人;使用智能化水肥一体喷灌机,通过手机APP操作实现水肥定时、定量精准灌溉,每亩地可节约用水30%—40%,减少肥料用量50%。目前全镇拥有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智能化水肥一体喷灌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精量播种机等各类智慧农机近400台套,为农业生产节本增效贡献了科技力量。(大安镇  刘梦 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