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

  种子被看作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万颗子的关键所在就是种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种业发展问题,多次在不同场合为种业改革发展指明方向。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再次提到种业创新。他说:“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中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上次来三亚,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关注过种子问题。这次赴海南考察他强调,攥紧中国种子。拳拳心、殷殷情,为民族谋虑深远,为人民计利长久。

  仓廪实,天下安。种子之于农业、之于农民、之于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以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关键性不言而喻。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中国14亿多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这么多的人口谁来养活?只能靠自力更生。而且,中国耕地仅占世界9%,淡水资源只占6%,却养育着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吃饱饭、吃好饭这个“国之大者”,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而再、再而三强调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的原因。端稳中国饭碗这件大事,岂敢、岂能、岂可掉以轻心。

  出路在哪?就在于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粮食总产增长的80%依赖单产提高,单产提高的60%到80%源于良种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下决心把中国种业搞上去,就是为了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党中央多次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把种子看作“芯片”,折射的是对种业的重视,彰显的是对种业“破卡”的决心。

  中国种业形势喜忧参半。水稻、小麦能够自给自足;玉米种植面积超过90%,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但大豆存在进口依赖问题。虽然大部分蔬菜、水果以及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国产品种有较强竞争力,却仍然存在差距。一些常见的蔬菜品种,如番茄、西兰花,种子进口比重较高。这种结构性矛盾需要尽快解决。要发挥中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为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按下“快进键”。

  攥紧中国种子,加快种业破壳。种子是化解“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这个担忧的密码。尤其需要看到,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多点散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实现粮食安全,在风险袭来时“风雨不动安如山”。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通过航天育种已经筛选新材料1200多份,培育水稻、小麦、大豆、蔬菜等新品种260多个,年推广面积4000多万亩。更重要的,中国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五个必由之路”,有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创造的精神财富。用好有利条件,走好必由之路,传承袁老精神,主动作为、挥洒汗水,中国种业就无惧挑战,粮食安全就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