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4月1日,日本帝国数据库公司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小林制药公司生产的问题红曲原料最多恐波及日本国内3.3万家企业,其中包括超过5000家食品和饮料零售商。
调查显示,小林制药向225家企业提供红曲原料,这些原料有些被直接出售,有些经加工后二次出售,受波及企业恐达3.3万家。这些企业中,食品和饮料零售企业最多,达5582家,占比16.6%;其他零售企业5171家,占比15.4%;医疗企业3884家,占比11.5%;餐饮店3115家,占比9.3%。
购买上述问题红曲原料的企业所加工食品包括纳豆、面包、盒饭、咸鱼、腌菜和发酵食品等。帝国数据库公司指出,由于红曲用途广泛,要追溯使用问题原料的产品并非易事。
当地时间3月31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官员进入小林制药公司一家子公司的工厂展开检查。该厂负责生产红曲原料,可能与问题产品中检测到的有害物质有关。这家工厂位于和歌山县纪之川市。小林制药位于大阪市的一家老厂去年12月关闭后,这家工厂接管原料制造业务。依据和歌山县政府说法,这家工厂接手了大阪工厂的生产设备,并从今年1月开始生产原料。
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厚生劳动省和地方政府派出的17人工作小组进入纪之川市的工厂检查,来自大阪工厂的设备也在检查之列。此前一天,厚生劳动省与大阪市官员一起检查了小林制药公司大阪工厂。
日本共同社评论称,这一事件令日本功能性标识食品制度的信誉摇摇欲坠。共同社表示,此次小林制药问题中,导致使用者健康受损的原因至今仍未锁定,其申报为功能性标识食品的科学依据是否存在问题,现阶段尚不清楚。
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彻查,背后原因还是考虑到日本功能性标识食品制度的安全性,民众对此问题的担忧之声也逐渐增加。
数据显示,小林制药2023财年全年销售额为1734亿日元,纯利润为203亿日元。为提振增长乏力的日本经济,日本消费厅在2015年推出了一个新的保健食品门类,命名为功能性标识食品(FFC)——正是小林制药涉事三款产品所属的门类。
有分析指出,政策的推出确实刺激了日本健康食品行业整体规模的增长,却也让准入门槛越来越低。与此前保健食品的审批标准相比,FFC食品无需行政审批和强制临床试验,仅需企业进行单方面申报信息,审批后即可上市售卖。所谓的审批流程还不包括对产品安全性的严格验证,这部分“由经营者负责”。
新标准出台后,大量企业涌入这个行业。据日本市场研究公司Fuji Keiza发布的数据,2022年日本FFC市场估值为5462亿日元,同比增长24%。行业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的乱象,海量号称降血糖、减肥、缓解压力和改善情绪的FFC食品申请上市。尽管日本消费厅表示,只有三分之一的产品最终能够获批上市,2015年新标准推出至今日本只有6800多种FFC食品,但制度的漏洞还是时有出现。
日本经济学家、无限合同会社首席经济师田代秀敏表示,小林制药公司本次食品安全危机也有企业组织上的问题。该公司是典型的日本家族企业,这类企业做经营决策时可能存在家族利益优先于顾客利益的倾向。小林制药接到健康受损的报告后未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向相关机构报告,导致了危害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