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发展阶段,特别是面对2022年以来我国发展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经济工作该怎么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围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宏观政策配置格局已经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
第一,市场主体替代企业成为聚焦点。既往的宏观政策配置多聚焦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而展开。近几年,特别是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作为一个与企业近似的全新概念——市场主体逐步进入宏观经济的分析视域,先是两个概念交替使用,继而以市场主体涵盖企业。今天,我们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除非有特别指向,举凡既往使用企业概念的场合,几乎都以市场主体加以替代,这是为什么?一是市场主体的覆盖范围远大于企业,既包括法人也包括自然人和非法人组织;二是可以凸显和加大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小微经济体的关注。如果将大中型企业比喻为经济活动的主动脉,那么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等小微经济体便是经济活动的毛细血管。宏观经济分析,由主动脉伸展到毛细血管这一异常显著的变化,启示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观政策配置,要全面覆盖包括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所有经济体,参与GDP创造的所有的经济单元。
第二,围绕市场主体的关切而转。既往的宏观政策配置多围绕诸如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之类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而展开。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我们可以观察到,越出上述指标而进一步深入市场主体层面,紧扣市场主体关切,布局宏观政策,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贯穿始终的一条逻辑主线。一个极其突出的例子就是“六保六稳”。自2020年以来,我国经济工作始终围绕着“六保六稳”而展开,2022年已经是以“六保六稳”作为经济工作主线的第三个年头。不管是“六保”还是“六稳”,都是建立在首先保住稳住市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保住市场主体,我们才能保住基本民生、保住经济基本盘、保住粮食能源安全、保住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住基层运转;只有稳住市场主体,我们才能稳住就业,稳住基本民生,稳住经济基本盘,稳住金融、外贸、投资、预期。
第三,着眼于从“根”上浇水施肥。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国的宏观政策配置总体上的着力点和着重点都是扎根于市场主体身上的。直面市场主体的需求,围绕市场主体而精准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着眼于从“根”上浇水施肥,越来越演化为一道宏观政策配置的全新景观。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其重点内容和支撑内容就是减税降费;二是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出一系列不同于既往的显著特点,如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融资难题等;三是就业优先政策,如通过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通过支持新增市场主体创造就业岗位等。
宏观政策配置格局所发生的三个方面的深刻变化,是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经济工作的必由之路。透过将既往被放在宏观层面加以研判的问题,同作为微观基础的市场主体紧密对接的这样一个进程,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宏观政策配置的着力点和着重点越来越向微观基础层面转移和集聚,其实质是经济工作格局的深刻变化,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一个以市场主体为重心的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深度融合之势已经趋于形成。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全面转换经济工作的理念、思想、战略,走出一条契合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路子。
(主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高培勇,根据《从目标到政策 2022中国经济如何应变局开新局》讲稿摘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