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不断放大的发展优势,正在吸引德国车企持续深植。

  投资加码

  深秋,中国东北地区天气已转凉,在有“汽车城”之称的吉林省长春市,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在抓紧加快建设进度,电池车间里数十个机械手臂运转不停,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这是奥迪在中国首个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基地,也是中德在汽车合作领域最新的核心成果之一。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全部土建主体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启动车型预批量生产,明年年底开始陆续投产奥迪Q6 e-tron以及奥迪A6 e-tron系列的三款纯电动车型,规划年产能超过15万辆。”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经管会成员王开宇说。

  这个投资超过350亿元的项目于去年6月启动后迅速投建,整个工厂占地约 150 公顷,超过奥迪在德国的内卡苏姆工厂,将在数智化、高效技术和可持续方面树立新标杆,成为奥迪全球范围内最先进的工厂。同时,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长春测试中心也于近日正式启用。

  这是德国车企持续加码中国市场的缩影。和奥迪一样,不少德国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开拓中国市场。

  近日在长春市举办的2023中德汽车大会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德双方1000多名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新能源、智能网联、新零售、数字化、供应链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合作共赢

  今年的中德汽车大会举办了多场分论坛和圆桌论坛,“加强合作”“互相学习”成为热门话题。

  在其中一场论坛中,当被主持人问到“未来两三年,对于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最期待的是什么”时,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施睿哲回答说,双方的优势互补,将实现全球领先。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至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7.5%,市场占有率达29.8%,这样的成绩自然吸引了外企的目光。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举措、释放新兴产业活力……中国市场不断放大的发展优势,也使得不少德国企业纷纷追加投资,投下“信任票”。

  不仅是奥迪,宝马也正在中国扩大产业布局,特别是电动化方面,其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正在辽宁省沈阳市紧锣密鼓地施工中。

  宝马集团发布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交付602835辆BMW和MINI品牌汽车。其中,BMW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232%,达69603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对宝马而言,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更是重要的创新源泉。据宝马方面介绍,宝马集团已在中国建立了除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和数字化体系。

  另一个德国车企巨头梅赛德斯-奔驰则在10月17日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金桥管理局和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建立深度合作。

  多元机遇

  与会中德人士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世界带来了更多机遇。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超过460公里,乘用车中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占比超过40%。

  “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向中国学习,比如市场营销、电池材料、汽车定制等方面。中国走在了我们前面。我们应该一起努力去做大做强市场,一起给消费者生产更多的好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一位德企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欧双向投资存量已超2300亿美元;2022年,欧洲对华投资12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0%,汽车领域继续成为最大热点;同期中国对欧投资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1%,新增投资集中在新能源、汽车、机械设备等领域。

  而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德合作的贡献功不可没。自德国大众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双方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不断推进,中国成为德系汽车品牌全球最大市场。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中德合作将进一步延伸拓展,在技术、市场、人才、管理、供应链、创新链等方面实现协同共赢。”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崇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