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0日报道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近日报道,拜登政府不久前启动了53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计划,以及——利用该计划进行的——一场对于美国政府能否逆转国内半导体产业流向海外趋势的考验。
这笔政府投资是可观的:对被称为圆晶厂的芯片工厂以及原料和设备工厂的制造业补贴约390亿美元,外加用于支持研发和劳动力培训的132亿美元。
另外还有税收激励计划,它将为制造和加工设备提供25%的先进制造投资税收抵免。
包括英特尔、美光科技和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在内的美国顶级制造商都宣布了扩大企业产能的计划。亚洲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台积电公司正在亚利桑那州进行一个投资400亿美元的项目,三星电子公司则正在得克萨斯州投资173亿美元兴建一家芯片厂。
在芯片法案签署后的几个月里,行业高管、议员和其他人士一直警告说,仅靠该法案并不足以应对美国面临的以下挑战:支持一个长期被东亚竞争对手掩盖光辉且遭遇不断加剧的竞争的行业。
行业组织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翰·诺伊弗说:“这是不错的第一步。这将需要(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出持续和有份量的支持。”
他说,几十年来,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府一直通过制造业激励措施帮助本国企业,“我们却一直坐在场外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与此同时,支持该行业的人士就补贴经费的分配是否僧多粥少,以及美国是否有能力提供足够多的技术工人来兴建和运营新工厂的问题表达了忧虑。
与此相反的是,一些经济学家则担心纳税人的钱最终被用来资助那些原本也会得到兴建的项目,或者引发潜在的供应过剩。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和其他一些人担心泛滥的资金可能让企业高管通过股票回购计划兑现财富,并要求制订严格的规定来禁止领取芯片法案补贴的企业实施股票回购计划。
这项计划将考验美国能否成功地推行一项所谓产业政策——即出于战略原因支持某个特定行业而非任由市场力量来决定赢家和输家——并重建可以承受未来可能的危机的国内供应链。
美国曾发明了半导体,但根据行业统计数字,美国现在只生产全球供应量的大约10%,这个数字在1990年还是37%,而与此同时,东亚国家占到了全球产量的75%。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能大规模生产最先进的芯片——其定义是小于5纳米的芯片。根据乔治敦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的数据,处在美中政治紧张关系中心的岛屿台湾占到这一市场的85%,韩国则占据了其余的15%。
尽管许多人认为确保国内芯片供应言之有理,但其他人却指出,市场力量通常比政府更有效力。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专门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教授艾伦·赛克斯说:“产业政策的总体历史并不很漂亮悦目。大量资金被浪费在了企图推动政府挑选出的、但企业家原本不打算推动的特定行业上面。”
一些企业已经向美国商务部提出了申诉,提出它们理应比其他公司获得更多补贴资金的理由。在最近致商务部的一封信件中,台积电声称应该向将制造尖端芯片的全球性公司发放尽可能多的补贴资金。英特尔公司则在其信件中称,应该优先考虑在美国境内拥有研发能力的公司,并指出了“对财务援助计划的兴趣远远超出了实际存在的补贴资金数额的现实”。
高盛公司的分析师们估计,该计划或许能支持美国把所占的全球芯片产能份额提高不到1%,并特别指出在美国新建和运营一家芯片工厂的成本要比在亚洲高44%。(编译/曹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