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在贵阳举行贵州省推动“口袋公园”建设 提升城市活力空间新闻发布会。近年来,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抓住让群众宜居安居这个基点,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空间,增加群众身边的口袋公园,让群众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

贵州将“口袋公园”建设作为全省城市园林绿化重点目标任务,多措并举,加快推进。

一是加强政策指导,先后制定印发《贵州省小微公园(口袋公园)设计与建设管理标准》《贵州省城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贵州省园林绿化管护规范》《贵州省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等标准规范及政策文件,结合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及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指导各地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大力推动“口袋公园”建设。

二是加强资金支持,自2022年起,贵州连续三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支持全省新建改建“口袋公园”146个。

三是加强用地保障,指导各地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编制单位,争取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用地指标。对各县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出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原则,构建城市公园体系,保障公园绿地建设用地。截至2024年底,我省已有“口袋公园”674个。

下一步,贵州将持续推动“口袋公园”建设,为百姓打造美好生活空间,为城市提供创造价值的生态基础设施。一是推动各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公园体系规划,进一步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提高城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二是结合城市更新工作,通过城市体检,梳理城区存量空间,以服务群众身边“口袋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绿道等小环境提升改造为目标,推动公园绿地多场景建设,满足百姓对休闲娱乐、文化体育、科普教育等功能需求,推动城市向更加绿色、健康、人文的方向发展。三是探索建立共谋共治共享新模式。在资金上,积极争取中央、省及地方财政支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建设。在项目策划上,更加注重居民参与策划、建设、使用和维护,推动社区居委会、各界组织和周边商户共同支持“口袋公园”建设,让绿地空间融入百姓日常,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