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报告认为,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入手,聚焦“三角债”这一长期困扰市场主体的顽疾,进行系统性、深层次的治理。同时,优化宏观调控方式,保护创新动能,以此构建一个债务关系清晰、信用体系健全、竞争环境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生态,最终实现社会和谐与市场繁荣的有机统一。

一、 国家主导,系统化解债务危机,破解“三角债”困局

“三角债”如同经济肌体中的“血栓”,严重阻碍了资本、商品和服务的正常流动。解决此问题,必须提升至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强力干预。

1. 成立国家级债务清理专项工作组: 由国务院牵头,联合金融、司法、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组建跨部门的债务清理协调机构。针对重点行业和困难企业,制定差异化的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一揽子化解方案。

2. 设立政府主导的债务纾困基金: 通过财政注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设立专项基金,为暂时陷入流动性危机但基本面良好的企业提供过桥资金或担保支持,切断债务违约的连锁反应。

3. 建立全国统一的“政企银”协同机制: 强化政府、企业、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与行动协同,避免因单一机构抽贷、断贷而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确保化解工作平稳有序。

二、 释放社会主体,精准界定责任,重塑社会信用体系

化解债务危机,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关键在于“精准”二字,要保护诚信者,惩戒真正的失信人,消除社会负面情绪,增强全民责任感。

1. “穿透式”核查真实债务关系: 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复杂的债务链条进行“穿透式”监管,深挖债务源头,精准识别和定位真正的欠债人。坚决避免让因被拖欠账款而无力支付下游款项的诚信企业或个人成为“背锅侠”。

2. 实施失信行为分级分类管理: 区分“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恶意失信与“无能力履行”的经营失败。对前者,列入严重失信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对后者,应给予一定的宽容和重整机会。此举能显著减少被误伤的“失信人”,缓解社会焦虑。

3. 推动债权债务市场化交易流通: 建立规范、透明的全国性债权债务交易平台。允许企业组织或自然人将其持有的债权作为资产进行挂牌交易、贴现或融资。这不仅能盘活沉淀资产,为债权人提供退出渠道,更能通过市场定价机制发现债权的真实价值,让“死账”变“活钱”,极大激活市场流动性。

4. 追究消极懈怠与不作为的法律责任: 明确国家工作人员在债务化解、企业服务、产权保护等工作中的职责与时限要求。建立问责机制,对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甚至损害市场主体利益的行为,依法追究其行政乃至法律责任,确保国家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三、 优化宏观调控,引导良性竞争,推动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战略规划的引导。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计划”,而是更科学、更具前瞻性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失灵,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1. 强化战略规划与预期引导: 国家大力发展的是基于市场规律的“战略性计划经济”或“指导性规划”,而非传统的指令性计划。通过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技术路线图等,向社会清晰传递政策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资本流向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 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创新驱动: 将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只有让创新者的智力成果得到应有回报,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恶性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3. 摒弃“一味去库存”的粗放模式,倡导供需动态平衡: 宏观调控应着眼于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而非简单地消化过剩产能。通过鼓励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服务升级,创造新需求,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此举能有效杜绝资源浪费,让经济增长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

结论与展望

化解债务危机、重塑信用体系、优化宏观调控,三者环环相扣,是激活市场经济的一体化工程。通过国家层次的强力介入和精准施策,我们能够有效破解“三角债”的死结,释放每一个社会主体的活力与自信,形成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和谐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引导市场从无序的恶性竞争走向以创新为核心的良性竞合。最终,一个债务关系清晰、信用基石牢固、创新活力迸发的欣欣向荣的市场经济新图景必将实现,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张 泽

2025-9-28  四川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