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中国申请人赴美身份路径显著收紧:H-1B抽签难度加大,职业类移民与工作签证的审核标准普遍趋严。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再次强调移民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美国移民局对“真实性、可持续性与社会贡献度”的审查要求愈发严格。身份建设已不再是“材料组合”的问题,而是对申请人长期潜力与实际履历的系统性评估。这一趋势不仅凸显了美国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加速了传统“文书代写+快速递交”中介模式的局限与逐步失效。
这一转变,反映的不仅是美国移民政策更强调“真实与可持续”的审核标准,也凸显了服务行业供给侧长期滞后的现状。尤其是在诸如O-1、EB-1A、NIW等更强调申请人专业成就与社会价值的类别中,缺乏深度履历、缺少第三方验证、逻辑闭环断裂,几乎成为拒签或RFE(补件通知)的高发诱因。
而新的趋势也在悄然成型——客户不再满足于“提交材料”,他们开始追问:“我的身份怎么从根本上建立起来?”、“我需要参与什么,才能说服移民局我值得留下?”、“除了准备材料,我还能做点什么?”
基于这种深层次需求,新一代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正在应运而生。其中,以闪梭国际为代表的机构,不再以移民中介自居,而将自身定义为“项目方+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真实项目参与,为客户创造可验证、可积累的履历支撑,并与移民法律服务团队深度协同,提供一套系统化身份建设方案。
这一模式不再以“写材料”为中心,而是强调三点:
一、从输出转向参与,项目先行
在传统中介模式中,客户的“成就”多数通过文书“包装”得出,缺乏真实参与记录。而在参与式模式中,机构会依据客户背景匹配实际项目,例如:媒体策展、教育产品、商业策略、跨文化运营等。客户以真实角色深度参与,通过公开发布、第三方合作、社会影响等方式,生成具有说服力的材料,真正符合移民局强调的“evidence of sustained acclaim or performance”。
二、材料不是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新模式下的文书团队,其核心能力已不再局限于润色,而是“将参与转化为申请语言”。在客户真实参与的基础上,文案将项目过程、成果转化为具逻辑闭环与证据链的履历。这种“从过程生成材料”的方式,确保了每一个申请点都可溯源、可验证、可解释。
三、不是一个案件,而是一条路径
身份服务的真正难点从来不在申请递交本身,而在于“路径能否延续”。新一代客户常常面临从F-1到OPT,从O-1到EB-1A,从L-1到EB-1C的多阶段过渡。每一步之间的衔接,如果没有系统性设计,极易导致路径断裂、身份跳空。而闪梭国际的路径规划团队,会在初始阶段即确定申请节奏与后续承接逻辑,确保身份方案具备连贯性、阶段性与可持续性。
以一位来自纽约的客户为例,原为策展专业硕士,在美工作三年。原计划自行申请O-1签证,因材料单一、履历缺口、无专业项目支持,前期咨询数家律所均未能达成合作。后经闪梭国际团队规划,通过参与艺术文化类项目,完成多场跨国协作策展,获得主流媒体报道与行业推荐信,最终顺利获批O-1签证,并在一年后完成EB-1A移民申请递交。目前,申请完成I-140获批,后续等待排期即可递交绿卡申请。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新型服务模式对机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熟悉政策,也要能创造履历;既能统筹身份路径,也能实操落地执行。也正因为此,服务门槛显著提高,客户更愿意为“可落地的方案”而非“可复制的模板”买单。
在身份服务进入深水区的今天,真正的服务价值,不在“谁写材料”,而在“谁能一起做事”。项目式参与、系统性路径、团队式推进,已成为身份申请领域的新关键词。
在身份服务进入深水区的当下,真正的价值不再停留在“谁来写材料”,而在于“谁能陪你把事做到位”。项目化参与、系统化路径、团队化协作,正在成为新一代身份申请的关键词。可以预见,未来三到五年,行业将加速完成从“文件代理”到“身份战略合作”的转型。而对于每一位希望在美国长期发展的申请人而言,选择怎样的项目方与服务伙伴,往往决定了这条路能否走得稳、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