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天山南北层林尽染。站在新疆的辽阔大地上,满眼都是丰收的盛景,辣椒的红、玉米的黄、棉花的白、香梨的绿、核桃的棕。昔日黄沙漫卷的辽阔戈壁,如今正被产业兴旺的壮丽图景温柔覆盖。在这片丰饶土地上,一列列如箭矢般穿越沃野的列车,成了这幅盛世画卷中最富动感的笔触,也成为乡村振兴交响诗中最嘹亮的重音。
丰收的价值,在于它能跨越千山万水抵达百姓餐桌。在和田的红枣基地,经过分拣包装的骏枣乘上冷藏集装箱专列,跨越四千公里仍甘甜如初;库尔勒的香梨清晨还在枝头摇曳,次日清晨已现身西安的早市货架;于田县的青皮核桃坐上“乡村振兴列车”,沿着钢铁动脉奔向东南沿海的商超柜台。这趟“美味直通车”让“枝头到舌尖”的距离缩短为朝发夕至,还让丰收的价值在流通中倍赠,丰收的价值,不再囿于田埂之内,而是在钢铁履带的铿锵韵律中,被载向更广阔的可能。
在伊犁察布查尔的千亩稻田里,一列运粮专列穿行而过,带起的风吹动层层金色稻浪。这宛如诗意的画面背后,是铁路部门为农产品运输开辟的绿色通道,为农产品出疆敞开大门。乌鲁木齐铁路物流中心的货装值班员们昼夜不息,高峰时日均有5000吨粮食通过这条钢铁动脉输往内地,农产与铁路紧密协奏的有力证明。2025年前8个月,新疆铁路粮食发送量达142.6万吨,同比增长12.7%的亮眼数据,正是这条“致富快车道”最有力的注脚。在塔城营业部,优先办理的集装化粮食列车,铁路力量对西部“货”力的深情托举,见证着铁路与农业的亲切相拥,让新疆百姓奔向富足生活。
棉花专列在新疆大地绘就“棉”延千里的雪白画卷,玉米专列装载着喀什90万亩田地的黄金收获,辣椒专列则载着焉耆农民红火的日子奔向全国。这些穿梭的列车,重塑边疆经济地理,曾经“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特色产品,如今沿着钢铁丝路走向广阔市场;过去受制于运输瓶颈的种植结构,因冷链专列、定时班列的开行而优化升级。铁路网与农业产业带深度融合,“种得好”与“卖得好”便形成了良性循环,乡村振兴的基石由此夯实。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金色季节,新疆大地的蜕变令人惊叹。昔日干旱贫瘠的土地已成物阜民丰的“西部粮仓”,而驰骋其间的“金色专列”而格外鲜活生动,恰如串联希望的钢铁纽带。让天山脚下的丰收盛景,化作天南海北的幸福滋味;令戈壁滩上的产业嬗变,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典范。当列车满载硕果驶向远方,那车轮与钢轨的铿锵合鸣,弹奏新时代边疆地区奔向共同富裕的最美乐章,在这条永不停歇的致富路上,每一次启程都载满希望,每一个到达都孕育新生。(评论员:黄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