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水青山的见证下,我们历经760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如今已听不到隧道内嘈杂的钻机声,这反而让人略感不适。然而,这也意味着我们成功征服了巴东组施工地质条件。巫云开高速公路TJB1标三工区项目经理徐鹏洁感慨地说。
6月10日上午,位于重庆市云阳县沙市镇的市级重点工程巫云开高速丁家特长隧道左洞顺利贯通。至此,巫云开高速公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第三的特长隧道左右洞相继顺利贯通,标志着巫云开高速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这也意味着,重庆建工交建集团在重庆高速公路巴东组软岩隧道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巫云开高速年底通车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巫云开高速公路,起于巫溪县城,止于开州区厚坝,与G69城开高速相接,路线全长118.6公里,其全线贯穿渝东北巴东组地质走廊,全长118.6公里,桥隧比约61%,共有隧道21座,包括4座特长隧道。
丁家特长隧道,为巫云开高速公路全线第三长,位于巫溪县上坝乡红旗村至云阳县沙市镇复娅村,为双向行驶的双洞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左线全长4209.59米,右线全长4176米,设计时速为80公里。隧道内部设有5道车行横通道,12道人行横通道,以及1座洞内变电所。隧道穿越大木垭背斜构造,整体位于大巴山台缘凹陷区。地层受沙市隐伏断裂切割,沿线地层破碎、小型断裂、褶皱发育,地质环境复杂,存在滑坡、塌陷、突泥突水、煤层瓦斯、岩爆等灾害风险,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建设绿色生态项目
项目党支部书记刘华表示,丁家特长隧道的建设,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目标,以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为抓手,力争将工程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平安和谐、科技创新的优质项目。
丁家隧道采用进出左右双向掘进开挖对接进行施工,实施“零开挖”进洞,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采用抗滑桩施工工艺,尽量减少对原始山体的破坏。抗滑桩还能有效防止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相融。
自项目开工以来,丁家隧道面临特殊的巴东组地形地貌条件,导致开挖施工困难,同时还受到疫情影响,工期一度滞后。然而,项目经理揭选红凭借丰富的高速建设经验,成功统筹协调各参建单位,以“早做准备、多做准备、做好准备”的抢工原则,充分利用“黄金施工期”和好天气,将滞后的工期弥补回来,为丁家隧道如期安全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平安和谐项目
据悉,丁家隧道最大埋深达到860米,其中Ⅲ、Ⅳ级围岩占比较高,存在多处构造破碎带和裂隙破碎带,整体破碎松散,遇水易软化,稳定性较差。此外,作为特长隧道,其开挖里程长,安全管控难度大,灾害风险较高。为确保安全生产,项目团队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三级联动为核心,辅以安全环保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全面覆盖和无缝对接。集团公司负责方针制定,分公司和总包项目部负责措施落实,生产工区负责现场执行与监管。同时,项目团队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整改工作,遵循“五定”原则及时处理隐患。
安全总监雷平表示,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安全环保智慧管理平台,涵盖隐患地图、安全管理指数、隐患排查与治理、技术交底等16个模块,为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培训提供有力支持。该平台实现了“数据全融合、状态全可视、业务全可管、事件全可控”的管理目标,确保了丁家隧道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雷平还表示,在日常安全工作上,项目部从安全体系建立到人员配置,始终坚持“安全管理是头等大事”的原则,一切工作都要为安全让路,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项目通过人员到位、体系正常运转,做到安全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从而保证了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建设科技创新项目
项目生产副经理兼总工程师朱维龙介绍,在丁家隧道建设过程中,团队充分利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精确预测并掌握了前方地质状况,为制定针对性施工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物探法作为超前地质预报的关键方法之一,在丁家隧道施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项目团队灵活运用TSP弹射波法、红外探水、地质雷达等多种技术,有效提升了预报的精准度和可靠性。TSP弹射波法通过收集与分析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特性,能够准确判断岩层分界线、断层等地质结构;红外探水则依据地下水体红外辐射特征,预测掌子面前方地下水发育状况;地质雷达则利用高频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与反射特性,探测隧道前方地质异常体。除物探法外,超前水平钻探与加深炮孔探测亦为丁家隧道地质预报重要手段。超前水平钻探通过单孔钻探,详尽查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为施工提供了关键决策依据;加深炮孔探测则通过延长炮孔长度,探测隧道前方及周边地质状况,为短距离探查提供了有力支持。
丁家隧道施工过程中,机械化施工设备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工程效率和质量。多臂凿岩台车与智能型湿喷台车的运用成果尤为显著,前者凭借高效的钻孔能力和精准的定位功能,大幅度缩短了施工周期;后者则通过智能化控制,确保喷射混凝土的均匀度和厚度,进而提高隧道内壁的平整度和强度。
此外,拱架台车、锚杆台车等设备的充分利用,为隧道支护结构的安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防水板挂设台车等设备的应用,确保了仰拱施工和防水层施工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数字化衬砌台车则通过精确的数据控制,保证了衬砌的精度和质量。
项目副总工程师汪岳健表示,机械化施工设备的投入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还显著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同样成功应用于施工现场,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手机和电脑客户端的应用软件,项目团队可以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噪声、振动等,这些因素都与施工现场的安全密切相关。系统还具备大数据分析与风险预警功能,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将立即发出警报,提醒项目团队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建+项目”“党员协管员”等活动,设立党员责任区和示范岗,以党建促工建,为提升隧道施工安全保障能力、提高隧道施工质量、打造特长隧道品质工程名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力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高效推进,确保了隧道的顺利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