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6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等五位从亚太地区、非洲与阿拉伯国家、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以及北美五大地区、350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科学家获颁2024年度的这一奖项,以表彰她们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在面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时,她们针对癌症、疟疾、小儿麻痹症等传染性疾病,以及肥胖症、糖尿病、癫痫等慢性疾病所做的开创性研究与杰出成果。
颜宁教授是奖项创办以来第八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她揭示了众多跨膜蛋白的原子结构,这些跨膜蛋白调控着葡萄糖和多种离子等化学物质的跨膜转运,跨膜转运需要特殊的载体和通道,对于维持细胞的良好功能至关重要,出现任何异常都会导致疾病。她的研究为可能导致疼痛或癫痫、心律失常等疾病的细胞功能缺失或突变提供了分子角度的解释,也给新疗法和新药物(如无成瘾性止痛药)的研发提供了明确的线索,同时也为理解药物或毒素如何作用于体内蛋白提供了全面的视角。颜宁教授也是女性社会权益的坚定捍卫者,延续着女科学家支持女性投身科学事业的传统。从2015年起,她每年都组织举办女科学家论坛。她也在自己的实验室内外践行这一承诺,逐渐招募更多的女性首席研究员;在她领导的两个科研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中,管理层均有一半以上是女性。
颜宁教授在获奖致辞中表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对一路支持并激励我的人们而言,也值得庆贺”,她特别感谢了高中化学老师关仪女士,博士生导师施一公教授,一同共事的团队成员们以及她的家人们。最后,颜宁教授对所有正在观看这场颁奖礼的女孩说,也是对所有人说:“成为女科学家的道路或许充满挑战,但还不足以阻碍你前行的脚步。所以,请勇敢做自己!”
在活动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和欧莱雅董事会主席、欧莱雅企业基金会主席安巩为今年的五位获奖人——包括颜宁以及喀麦隆雅温得第一大学医学和生物医学学院传染病和免疫学系前主任罗丝·莱克、巴西圣保罗大学生物化学教授阿莉西亚·科瓦尔陶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儿科和人类遗传学系教授娜达·贾巴多、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热内维耶芙·阿勒穆兹颁奖。
“尽管近几十年,全球各大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仍有一个事实没有改变:那就是在科学界,性别不平等依旧存在。当今世界,科学是应对全球挑战不可缺少的手段,但即便到了今天,每三位科研人员中也只有一位是女性,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个比例甚至跌到了约十分之一,导致了新兴科技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偏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在贺信中表示:“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我们将持之以恒、竭尽全力支持她们,我们也对与欧莱雅过去26年一起支持到的所有杰出科学家深感骄傲”。
1998年,欧莱雅集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起了“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并设立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并在过去26年来产生了132位获奖人。该项目支持女性科研人员的努力也正在得到回报——1901年到2023年,共有25位女性摘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桂冠,其中60%的获奖者是在1998年“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诞生后获此殊荣的。2023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就有两位“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得主——安妮·吕利耶和卡塔琳·考里科,将历任“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奖人中摘得诺奖桂冠的人数提升到了7人。
欧莱雅董事会主席、欧莱雅企业基金会主席安巩表示:“赋予女性科学家应有的科研地位,消除她们遇到的种种障碍,激励未来的女孩们追求科学事业,能够为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创造福祉。除了关注平等问题,给予每个人高质量的科学创新机会也相当重要,这能真正惠及包括男性和女性在内的所有人。我们很荣幸在全球通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组建起了一个富有活力的跨世代女科学家社群,但我们也要继续保持审慎,继续全力以赴,因为在科学界实现性别平等并非一蹴而就;而且,女性已赢得的权利也往往非常脆弱。因此,欧莱雅基金会将与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进一步携手共进,支持她们去拓宽人类的知识边界,推动全球科学进步,也让更多人看见她们的力量。”
作为“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在中国的延展,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的共同支持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于2004年正式成立。奖项设立20年来,在培养、发现、举荐优秀女性科技工作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截至第19届奖项,共有204位女性和20个团队获得此项殊荣,其中已有10多位跻身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颜宁教授也是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获奖人。为了以科学精神和女性力量启发更多下一代的女生,今年,欧莱雅启动了“科技女生赋能计划”,邀请获奖女科学家担任科普导师,通过举办校园讲座、录制公益科普课件、探访科研工作环境等,打造中学女生与女科学家的交流平台,让“女科力量”一代耀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