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网站显示,正在冲刺上市的上海百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英生物”)9月26日公布了其对北交所第一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文件,回应了监管层对公司股权激励合理性、核心技术壁垒、业绩增长持续性等多个关键问题的关注。

来源:北交所网站
在问询函中,北交所对百英生物的股权激励安排提出多项质问,尤其聚焦于实际控制人查长春向总经理程千文无偿赠与9%股权的合理性。
根据公司披露,2020年4月,查长春与程千文签署股权赠与协议,将公司9%股权无偿赠与程千文,作为其担任总经理并推动公司发展的激励安排。该部分股权中,4.5%在授予时即解锁,剩余4.5%设定为限制性股权,分三年解锁,并要求程千文在公司全职工作满三年。北交所要求公司说明该股权激励的商业合理性、是否存在代持或其他利益安排。
百英生物在回复中表示,程千文于2019年11月入职,具备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曾在江苏圣奥体系内担任高管,并在公司战略制定、融资拓展、人才引进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百英生物指出,考虑到程千文过往薪酬水平较高,且需异地工作,最终双方商定以较低固定月薪加股权激励的方式引入其担任总经理,具有商业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该次股权转让因操作失误被分两次完成。百英生物解释称,第一次工商变更误将“公司总股份9%”填写为“查长春个人股份9%”,导致实际转让出资额与应转让额不符,因此于次月进行了第二次转让以修正错误。公司强调,该操作失误已出具书面说明,双方对股权赠与无异议,亦不存在纠纷。
此外,北交所还对员工持股平台的出资来源进行详细问询,尤其是部分员工通过借款出资的情况。百英生物披露,员工持股平台包括泰州至本、泰州至臻等五个平台,部分合伙人存在外部借款出资情形。百英生物详细列示了借款金额、出借人身份、还款情况,并表示相关借款均为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股权代持或其他利益安排。
在技术创新方面,北交所对百英生物所宣称的“高通量”“高表达”服务能力提出问询,要求其说明是否依赖人力密集投入,是否存在被模仿风险。
百英生物回应称,其“高通量”能力主要源于在基因、细胞和工艺层面的技术创新,包括密码子优化、细胞驯化、转染效率提升等,并通过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实现流程再造,提升效率。
百英生物表示,其2024年抗体表达订单数量超过10万条,月交付能力接近8500个项目,与行业头部企业如金斯瑞、义翘神州处于同一量级。
百英生物还强调,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底层技术的积累与服务能力的整合,短期内难以被同行复制。例如,公司开发的单B细胞筛选平台可将传统杂交瘤技术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周,纳米抗体开发平台结合自建的羊驼养殖基地与噬菌体展示技术,具备较强的技术壁垒。公司表示,其已服务全球超过2500家医药企业,包括阿斯利康、莫德纳、拜耳、强生等跨国药企,客户基础广泛,订单持续增长。
在业绩增长方面,百英生物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亿元、3.38亿元和4.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765万元、8402万元和1.24亿元,净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公司解释称,主要得益于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下降、政府补助增加等因素。百英生物指出,其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抗体和蛋白表达服务的扩张,尤其是境外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5.71%提升至2024年的55.23%,显示出其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
对于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百英生物表示,全球抗体药物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期,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1年全球治疗性抗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634亿美元。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截至2025年6月末,在手订单金额约为1.41亿元,期后新增订单近3亿元,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此外,百英生物还回应了关于客户集中度、第三方回款、毛利率波动等问题。百英生物表示,其客户结构分散,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符合CRO行业惯例。对于通过第三方平台交易的情况,公司解释称,部分境外客户出于采购效率和资金安全的考虑,要求通过如Scientist.com等平台进行交易,相关交易真实、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