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实习记者许璐记者李晖北京报道
在银行IT行业增长趋缓、主营承压的大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宇信科技(300674.SZ)启动新一轮资本布局。2025年6月,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谋求构建“A+H”双资本平台,试图通过海外融资与技术拓展打开发展新空间。
近年来,宇信科技营收持续下滑。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3.9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62%;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57%,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81.09%。面对“营收承压”,公司一方面通过压缩内部成本,聚焦高毛利项目等方式实现利润增长;另一方面则借助AI、非银转型与出海战略寻求突破。
但当前,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仍不足1%,AI业务收入尚少,非银业务毛利率下降。此次港股上市能否真正打开局面,仍需市场持续观察。
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宇信科技赴港上市的核心动因在于筹集资金、搭建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这有望对其品牌形象形成一定的拉升效应,但具体成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结构优化压降成本
宇信科技成立于2006年,2018年登陆A股,主营业务包括银行IT解决方案、非银IT解决方案和创新运营业务,其中银行IT解决方案2024年营收占比为87.45%。据IDC发布的《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4》报告,宇信科技位列第二。
IDC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银行业IT投资规模达到人民币1693.15亿元,与2023年度的1633.98亿元相比,增长3.6%。2024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713.05亿元,与2023年的692.96亿元相比,同比增长2.9%,增速呈现出继续放缓的态势。
在银行IT支出整体趋紧的大环境下,宇信科技持续面临结构性增长压力。
据财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58亿元,综合毛利率为29.02%,同比增加3.08%。分收入类别来看,公司银行IT产品与解决方案收入34.61亿元,占比87.45%,毛利率达到28.10%,同比增加4.73%;非银IT产品与解决方案收入3.71亿元,占比9.37%,毛利率达到24.56%,比上年减少8.41%;创新运营业务收入1.22亿元,占业务比重3.08%,毛利率为67.49%,同比减少16.64%。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主动优化业务结构、积极选择和管理项目。公司的银行IT 解决方案业务营业成本同比减少30.36%,总员工数从2023年的12547人下降至2024年的10811人。2024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研发费用也在下降,分别同比下滑了23.21%、24.33%,下降后该数据分别为1.23亿元、4.29亿元。其中,销售费用减少主要因业务招待费减少所致,研发费用减少主要因职工薪酬减少所致。
在技术层面,公司亦开始探索AI转型。根据Wind数据,2024年宇信科技AI业务收入为1.221亿元,占总收入的3.08%。该收入主要来源于星辰ChatBI平台、AI营销一体机、AI信贷助手等产品的商业化交付。
值得关注的是,宇信科技近年来在非银领域的布局仍处于早期阶段。尽管公司在年报中强调“拓展非银客户”,包括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控公司、 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等,但2024年非银营收同比下滑1.98%,毛利率反降8.41%。在AI、信创、跨境支付等新方向上,短期盈利贡献仍有限。
况玉清向记者表示,目前多数银行已组建成规模的内部数字化团队,许多央企金融机构也设立了自有的数科子公司。这些机构不仅承担集团内部的数字化转型任务,也积极对外开展相关服务,逐步发展为新型的To B软件服务商。这使得宇信科技在银行IT市场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未来该赛道的生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我们观察到,许多银行科技公司,最终成为低价委外的外包单位。”况玉清表示,“从人均创收、人均薪酬等财务数据可以看出,这类企业在技术和业务能力上的‘天花板’较为明显。宇信科技的人均创收为30多万元,这甚至难以支撑高端软件工程师的基本薪资水平。这不仅是宇信科技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目前多数银行IT服务企业的行业困境。”
赴港融资寻增量
面对主业空间受限的现实,宇信科技正加快海外拓展步伐,并着力搭建国际化资本平台。
据公开信息,公司早在2019年便启动海外布局,并于2024年在财报中表示,全系产品线正在进行面向海外客户的研发和升级,持续投入海外团队,推进业务机会落地。截至目前,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新签订单近亿元,但整体海外营收占比仍停留在0.23%的水平,距离形成规模仍有较大差距。
据公司财报,公司的相关产品已经在港澳地区推进落地,并在海外市场中标了某跨国银行香港和国际分行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项目;在印尼布局创新业务。为进一步深度拓展东南亚金融科技市场机会,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Yusys Fintech (HK) Limited 为投资主体、以自有资金出资1000万美元投资海外投资规模为1亿美元的某基金,面向东南亚市场进行科技投资,包含但不限于金融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贸易等;投资区域包括但不限于东南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也可投资于中东、中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等。
记者梳理近4年财报发现,宇信科技的海外业务营收占比目前还没有突破1%,2020年为0.02% ,2021年为0.05% ,2023年和2024年均为0.23%,但实际上,2024年海外业务的营收同比下滑24.85%。
公司通过财报表示,2024 年,公司全系产品线进行面向海外客户的研发和升级,持续投入海外团队,积极推进业务机会的落地和既有项目新增订单签订。截至目前,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新签订单近亿元,但整体海外营收占比仍停留在0.23%的水平,距离形成规模仍有较大差距。
对于宇信科技港股上市的原因,况玉清认为,尽管宇信科技账面现金流相对充裕,但由于公司主要服务于银行类客户,项目结算周期普遍较长,往往需要公司先期垫资开展业务,导致实际现金消耗较大。近年来,其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呈现净流出状态。
在谈及“出海”策略时,况玉清认为这条路径或许存在机会,但难度不小。就AI技术本身而言,其落地门槛并不高,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对业务与场景的深刻理解。然而,在服务银行数字化的过程中,科技公司在业务理解方面难以超越银行自身的数字化部门,后者对自身流程与需求有着天然优势,这使得第三方技术服务商处境相对尴尬。
近期,随着稳定币与跨境支付成为市场热词,宇信科技股价在6月出现超过40%的涨幅。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此类市场反应更多源于政策与情绪刺激,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实际布局仍处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