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市水务改革创新和现代水网推进建设情况。

图.png

着眼水务改革创新发展

全面推进现代水网建设

构建青岛现代水网,是青岛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国家和省级水网,建设现代水网市级示范区的重要部署,是水务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也是系统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有力支撑。2023年7月,市政府印发《青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3年8月,青岛市成功申报成为全省现代水网市级示范区。一年来,青岛市水务系统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建设黄金期、改革攻坚期,打好现代水网建设主动仗,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项目引领,水网骨干架构加快形成

水网建设投资和规模创历史新高,一批重大水务工程实现关键节点目标。青岛市水务管理局锚定现代水网建设目标,按照“把水蓄起来,让水动起来,清水活起来”三步走战略路径,全力推进水网重点工程,全市水网建设投资持续发力,2024年纳入市级重点水务项目清单的项目108个,其中续建43个、新建53个、储备项目12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12亿元,截至7月底已完成投资近50亿元,同比增长14.2%,创历史新高。投资2.44亿元实施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建改造排水管网17.8公里。小沽河防洪排涝及水源利用主体工程已完工,累计完成施工投资6.1亿元。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加快建设,近日箱体主体工程将封顶,截至7月底,已累计完成工程产值3.23亿元,工程形象进度64.5%。

坚持协同推进,水网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统筹建立水网规划体系,超前开展项目前期储备,全力做好水网要素保障,扎实抓好项目建设管理。市级层面以“五干十脉、五纵五横、两枢多点”的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重点,印发实施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着重推进大中型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市级河道和边界河道综合治理,区(市)层面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区域水系连通、调水等工程建设,市和区(市)协同重点推进区域水系连通,打通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配“最后一公里”。去年6月和今年3月,在山东省水利厅主办的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项目推介会上,推介水网项目20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个,签约项目5个,有力推动了现代水网建设迅速起势达效。实施水网建设以来,市水务管理局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与财政、发改、自规、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定期研判水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项目立项、用地手续、资金筹措等核心要件办理。坚持守牢水网建设安全底线,采取水网重点项目建设管理“一线工作法”,定期现场办公,查进度、排隐患、促整改,全方位加强水务工程建设和行业监管。2023年9月,代表山东省接受水利部水利建设质量考核,获得最高A级等次。

坚持改革赋能,水网活力效益持续彰显

水资源税改革率先实施,“厂网”一体化取得突破,城乡供水一体化不断加强,水网综合效益明显提升。2022年-2023年投资1000多万元在纳税人取水口加装远程在线监控计量设施,实现取用水量在线监测与水务监管、税务征收的无缝衔接,帮助取用水户真正实现“多走网路、少走马路”,同时倒逼企业推进高耗水行业转型升级与节水技术改造,助力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在城市更新领导小组框架下,市水务管理局设立“厂网一体”工作专班,实行各区与厂网运维单位间的统筹协调,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理顺责权利关系。围绕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目标,结合《青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优化供水厂布局,加快推进给水加压及调蓄设施建设,扩展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覆盖范围,整合现状分散的乡镇供水系统,构建分区集中供水、区域联通互济的供水保障格局。全面推进山东现代水网市级示范区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水网建设的重点,推动完善水网“纲”“目”“结”架构,在构建现代化水网格局上作示范,青岛水网布局建设成效显著。李村河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数量达到27条。2023年我市在全国省级水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交流发言,水网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下一步,青岛市水务管理局将全面落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扎实推进现代水网市级示范区建设。一方面,加快推进水网项目建设,大力抓好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水务项目实施。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水务领域改革。坚持水网融合发展,健全水网重点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推进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推动建立全市水资源“同城同价”原水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政策,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水务投融资等领域改革,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水务高质量发展做好制度保障。

强化资金保障优化政策供给

全力支持青岛现代水网建设

近年来,青岛市财政局统筹政策资金资源,重点围绕原水网、供水网以及排水网等,支持官路水库工程、农村供水水质提升等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建设,为青岛现代水网建设提供财政支撑;牢固树立“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的理念,把资金使用绩效理念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同时,为保障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青岛市财政局强化制度供给,严格资金监管,筑牢资金使用安全防线。

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财政资金保障

提升原水配置网,完善供水保障网,建设高效排水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全力保障官路水库工程项目建设,创新“财政资金+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银行贷款”模式筹措资金56.6亿元,为项目围坝、泵站和引黄济青连接线三大主体工程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发行政府专项债券1.2亿元,支持实施水表远传改造工程、居民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供水设施改造项目,提升人民群众用水质量。贯彻落实“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任务,推动我市排水体系不断完善。

强化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将绩效管理关口前移,构建资金管理“防火墙”;健全跟踪机制,强化绩效运行监控;突出结果运用,发挥绩效目标导向作用。把绩效目标管理纳入预算编审质量评价体系,把事前绩效评估作为重大支出项目入库的前置条件,提高项目预算编制质量,发挥绩效对预算审核的支撑作用。

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坚持制度建设先行,突出监督管理重点,强化资金监督检查。健全水务资金使用监管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笼子”。重点加强资金规模大、涉及范围广、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水务项目资金监管,对于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实行线上监控和线下检查全覆盖。采取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和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对资金施行全方位监管。

青岛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强化资金保障,优化政策供给,全力支持青岛现代水网建设。

(编辑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