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星期二),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

  “两新”政策落地显效 换新消费活力迸发

  专家表示,在“两新”政策加力扩围的带动下,消费者参与更新换新热情高涨。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不断推动,各类消费促进活动有序开展,一季度消费市场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设备更新行动有效拉动投资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两新”政策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7%,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7.6%,带动大宗耐用消费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形成节能量约28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00万吨,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需求、促进绿色转型、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购重组好戏连台 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2月9日,东风科技长城军工东安动力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或间接控股股东可能发生变动,涉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两大央企集团。

  地方财政优化支出结构 更注重惠民生、扩内需、增后劲

  近期,各地陆续公布了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报告。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各地将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从收支来看,多地将2025年财政收入增长目标设定在2%至5%,在支出上将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惠民生、扩内需、增后劲。

  上海证券

  国常会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 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

  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

  资本市场服务科创更有力 加速要素资源向创新主体集聚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对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出系统部署和明确要求。

  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 多个金融监管局绘就2025年“施工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金融监管工作全面深化之年。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后,北京、深圳、广东、湖南、广西、河南等20多个金融监管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主要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等方面部署今年的工作重点。

  重大项目开工忙 投资向“新”而行

  春节过后,全国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热情进一步显现。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传统产业基地到新兴科创高地,一批聚焦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展现出中国经济向“新”而行的强劲势头。

  证券时报

  春节期间以旧换新销售额超310亿 数码产品成热卖新年货

  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今年春节期间(2025年1月28日~2月4日),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产品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超过310亿元,其中,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66%、182%,手机等数码产品成为春节“新年货”,消费市场活力有效提升。

  春节服务消费表现亮眼 未来升级扩容前景广阔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扩大,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连续第四个月回升。服务价格对CPI环比涨幅的贡献约为0.37个百分点,占总涨幅超过五成。消费呈现出“服务强、食品稳”的特点。

  “黄金平替”金包银火了 投资者谨防骗局

  金价不断走高,“购金热”也出现了新变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消费者表示喜欢上了有“黄金平替”之称的金包银饰品,实体店也多处“开花”。金包银的确存在市场需求,但火爆的背后也衍生出一些乱象和骗局。

  但斌美股持仓曝光!新进3股

  在持仓变化方面,东方港湾海外基金在四季度新买入3只股票,分别是Palantir、台积电、SoundHound AI,加仓特斯拉,减持英伟达和FNGU(3倍做多FANG+指数ETN)。此外,对META、微软苹果、谷歌C、TQQQ(3倍做多纳斯达克100ETF)、亚马逊、NVDL(2倍做多英伟达ETE)、TNA(3倍做多小盘股ETE)的持仓保持不变。

  证券日报

  两家央企集团筹划重组 汽车行业格局或将重塑

  2月10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发布公告称,兵装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本次重组或将导致公司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变化,不会对公司日常管理、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公司后续将按照相关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责任。

  中注协: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应规范执业

  近日,《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发布,自2025年2月15日起施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2月10日发布提示,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严格遵守执业准则规则,恪守独立性原则,规范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有效激发消费活力

  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显示,2024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下简称“两新”)政策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7%,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7.6%,带动大宗耐用消费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形成节能量约28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00万吨,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需求、促进绿色转型、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费电子市场复苏驱动增长 多家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去年业绩预喜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人民日报

  透过新能源汽车 怎么看“成长的烦恼”?

  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的国家要解烦,也“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通过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

  释放内需潜力 增强发展动能

  短短20天,全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申请人数突破2000万。这一数据,启人思考。印证市场体量,也折射政策能量。从汽车和家电行业的以旧换新,到数码产品购新,“两新”政策释放更强正效应。存量政策有力实施,增量政策加快推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双向奔赴”,碰撞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超燃火花。

  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金观平: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将改革创新作为新一年工作的主旋律,这既是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不确定性,国内经济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改革创新有助于增强内生动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动能,提升竞争力。改革创新需要各展所长。各地更加聚焦关键领域,突出重点。面对财力、物力、人力等有限资源,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各地摒弃面面俱到和平均用力的“撒胡椒面”做法,越来越注重“长板”思维,力求找准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改革创新需要打好“配合战”。各地不但立足本地经济领域、社会治理、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谋篇布局,而且能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以区域协同、开放共赢的姿态推进改革创新,呈现系统推进和开放协同的势头。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全面落地 春节假期重点领域消费品销售显著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火热开展,汽车、家电家居、数码产品等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超过310亿元,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66%、182%,消费市场活力有效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人工智能+消费”引爆!国常会再提“提振消费” 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

  2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

  黄金开年屡创新高 盘中突破2900美元/盎司

  由于行情火爆,开户黄金的投资人大幅增多。面对如火如荼的市场交易,上海黄金交易所也在近日发布公告称,近期影响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市场风险加剧。请各会员单位做好风险应急预案,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提示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第一财经

  央企重组再传大动作 新一轮国资整合潮即将到来?

  2025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2025年)的收官之年。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成为2025年改革工作的重头戏。2024年以来,央国企领衔的A股市场新一轮并购潮启幕。进入2025年,上市公司并购热情不减,年内至今,中交地产广西广电等央国企均发布了重组消息。

  美国科研经费被滥用 马斯克“怒砍一刀”

  有研究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某些顶尖私立大学和机构中,NIH资助经费的超过65%都流向了“间接经费”,这一比例有些“不可思议”。

  经济参考报

  多地“点题”国企改革 重组整合三大方向引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2025年国企重组整合已步入深化阶段,预计会站在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度,加快节奏、加大力度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资本市场将成为并购重组的主战场,建议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增强类重组整合、新质生产力加快生成类重组整合、分拆上市整体价值提升类重组整合。

  再融资专项债密集发行 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2025年开年以来,各地再融资专项债密集发行。截至2月10日,各地已发行或计划发行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规模已达3780.56亿元。专家表示,债务置换密集推进将进一步为地方政府“松绑减负”,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为支持内需腾出更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