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行为方式能降低死亡风险?

死亡虽不可避免,但是却可以尽量延迟其到来的时间。通过改变自身不良习惯、健康饮食、管理体重、注意防晒、避免感染各种病毒细菌等等,来降低自身死亡风险。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毕宇芳等人发表的研究显示,17个可改变因素,涉及社会因素(受教育程度、婚姻、独居、抑郁、人均收入、PM2.5空气污染)、生活方式因素(吸烟、喝酒、饮食、体力活动、睡眠)、代谢因素(腹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小球滤过率<60),与中国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癌症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期刊上。


202410181525131578405506.png

01瑞金医院团队研究发现

17个与死亡率独立相关的可改变因素,占全因死亡率的64.8%

研究基于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和癌症队列(China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Cancer Cohort,4C)的全国性纵向前瞻性队列研究,始于2011年,平均随访时长10.1年。共纳入174004名(年龄40岁以上,平均年龄56.5岁,34.8%为男性)的中国成人。研究团队采用数据集和标准化统计模型,严格评估了多种可改变因素对死亡风险的贡献。

在社会决定因素中:

教育(小学教育水平及以下)与独居,分别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5%与21%,与心血管疾病疾病风险增加46%与18%;小学教育与癌症死亡风险增加19%相关。

婚姻状况为单身/离婚/分居/丧偶,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4%相关,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7%相关。

中或重度抑郁症,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52%相关,与癌症死亡风险增加67%相关。

在生活方式因素中:

现在吸烟、曾经饮酒、不健康饮食、睡眠时间过长(≥8小时),分别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5%、16%、17%、18%相关;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1%、26%、30%、22%相关;与癌症死亡风险提高55%(吸烟)、10%(睡眠)相关。

曾经吸烟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0%相关,与癌症死亡风险提高43%;缺乏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8%相关;当前酗酒与癌症死亡风险提高20%相关。

在代谢因素中:

高血压、糖尿病、微量或大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9%、31%、50%或185%、46%相关;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67%、34%、68%或215%、34%相关;与癌症死亡风险增加12%(高血压)14%(糖尿病)相关。

腹部肥胖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6%相关;与癌症死亡风险增加9%相关;LDL-C水平高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52%相关;

根据PAF,研究团队得出,在总人群中,64.8%的全因死亡,77.4%的心血管死亡,44.8%的癌症死亡,可归因于以上种种个人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20241018152513365090380.png

这项研究强调了改善教育水平、控制空气污染和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加强教育和社会支持,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资源,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生活方式方面,如戒烟戒酒,增加体力活动,健康饮食等自我管控,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也不可少;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积极早期筛查和管理,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改善空气质量,降低PM2.5污染水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识别和控制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可以大幅减少全因、心血管和癌症死亡率,改善国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未病先防!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免疫细胞在预防疾病、调节亚健康、提高免疫力、对抗衰老乃至预防癌症方面的关键作用。

拥有强健而活跃的免疫细胞,能够帮助我们有效抵御疾病的攻击,清除体内的变异细胞、衰老细胞甚至癌细胞,实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202410181525142131610820.jpg

年轻VS年老,细胞对比图

因此,及早储存健康的免疫细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免疫细胞存储,通过科学的手段将人体免疫细胞(越年轻时存储,细胞质量与数量越佳)存储下来,-196℃深低温冻存技术能够使免疫细胞存储20年、30年、5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趁着年轻免疫细胞数量与质量上乘之时存储,是抵御未来疾病、抗癌的有效投资方式!